科技市场商铺营业额普遍下降 部分店撤柜

http://www.e23.cn2014-04-15都市女报

    摘  要:近日,网络一组“无人再进中关村”的图片,让人们看到了电商冲击下,电子产品实体店经营的萧条现状。在济南,昔日无限风光的山大路科技市场一条街,也在电商大军的碾压下日渐式微。开年之后,这些店面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经营收入上涨者寥寥无几。稍差一点的,营业额则下降一半之多。

 

  近日,网络一组“无人再进中关村”的图片,让人们看到了电商冲击下,电子产品实体店经营的萧条现状。在济南,昔日无限风光的山大路科技市场一条街,也在电商大军的碾压下日渐式微。开年之后,这些店面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经营收入上涨者寥寥无几。稍差一点的,营业额则下降一半之多。

  营业额比往年下降一半

  杨琳至今无法接受营业额减半的现实。在科技市场摸爬滚打了11年的她,如今面临的困惑,或许正是这十几年科技市场发展的缩影。“是一种铆足了劲儿,却跑不起来的感觉。”

  杨琳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店面,“2014年春节过后,营业额一个月不如一个月”。“以前每月怎么说也有十几万的销售额,现在能维持到七八万都困难。”杨琳的店面位于华强科技市场三楼,主营电脑主机箱业务。作为某品牌山东省一级代理商的她,几乎陷入了“无生意可做”的困境。“说白了,就是在吃老本,如果不是以前的客户给面子,生意可能更难做。”市场里,记者看到,华强里的店铺撤了个七七八八。老板宋云宾告诉记者,二楼也是在勉强维持。宋云宾说,为维持生意,他的店铺只能走差异化路线。别人都卖笔记本或数码相机,他就卖行车记录仪、车载充电器等“小玩意儿”。

  与华强相隔一条马路的赛博数码广场,经营状况也不尽如人意。4月12日是周六,赛博一楼放眼望去并没有几人,偶尔进来几位顾客,也很少理会销售人员。与地下一层和一层相比,二楼与三楼的经营状况更不乐观。四楼和五楼早在年前就“摇身一变”,改成餐饮和电影城。

  至于山大路北段的百脑汇,只能用“人迹罕至”形容。“已经名存实亡了。”济南易达乐视通讯有限公司的经理闫先生说。济南高科技市场因为商铺全部撤走,早已改成了餐饮业。这栋标着“济南高科技市场”的建筑,一层已挂上了“稻香园”蛋糕店的招牌。

  商铺进货价比电商卖价还高

  杨琳并不避讳谈电商,“电商可以把价格压得很低,我们做渠道的简直没有活路。”她说,一个月前,她想进一批机箱,厂家说没货,客户又催得急,无奈之下,她只得从京东购货。

  近几年,电商一再扮演价格杀手的角色,让实体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他们面向全国,进货量大,有足够的资本压价,而我们这种小店铺,一次进货太多容易压货,进得少厂家给的价格自然就高。”杨琳直言,这种反差造成了恶性循环,她拿货的价格比京东的售价还高。“电商越做越大,实体店越做越难。”

  “价格透明了,我们只能压价。”老商户孙倩说,以移动硬盘为例,利润比过去下降了一半。此外,实体店还要支付比网店更多的开支,“比如店面租金,比如人力成本,如果我们卖出和网上一样的低价,只能稳赔不赚”。

  闫先生则认为,是实体店自己出了问题,“一提科技市场,很多人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词是黑,第二个就是奸商。”他说,与其归咎于电商的冲击,不如说是整个市场鱼龙混杂,慢慢耗费掉了消费者的信任。他说:“以前我们都说,在网上容易买到假货,在网上买东西售后不好办。但现在很多电商的质量跟上去了,售后也有保障了,我们自己却还是老样子。人们都觉得,网购更放心,何必去科技市场挨宰?”

  进军高端市场成救命稻草

在杨琳看来,实体店的萧条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这也代表了整个济南老科技市场的现状,就像济南早晚高峰拥堵的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谢新奥 薛冬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