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电视边缘化之殇:长虹项目被曝间歇性生产

http://www.e23.cn2014-04-25中国经济网

    摘  要:曾经风靡一时的等离子电视,如今在主流家电市场已难觅踪迹。去年底,有“等离子之父”之称的松下宣布将在2014年3月完全结束其等离子业务。等离子电视市场日渐衰落,全球市场占有率已不足6%,目前仅剩三星、LG和长虹仍在坚守,长虹也是国内唯一拥有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企业。

  员工称假期越来越多

  相比PDP市场的风云变幻,虹欧公司内部技术人员李渊(化名)的生活则略显平静。不过,2014年1月以来,他的假期越来越多。在绵阳市郊的一厂区,虹欧公司国内唯一的PDP生产线仍在维持运转,但李渊和他的很多同事已经感觉到了PDP面临的危机。

  据李渊介绍,2014年以来,虹欧公司开始定产定量,每个月基本是生产半个月停工半个月。记者从虹欧公司的多个消息源证实了其间歇性生产的事实,但长虹集团方面向记者否认了这一说法。

  记者获取的一份包含虹欧公司生产情况的资料显示,2014年1~3月,虹欧公司共生产各型号的PDP模组约10万台,其4月的生产计划仅为3.7万台。而2013年,全年产量达120多万台,每月生产约10万台。虹欧PDP生产线的设计产能为年产200多万台。

  伴随月均产能的压缩,虹欧公司生产线的开工时间也被严格控制。上述资料显示,2014年3月、4月,虹欧PDP生产线计划开工时间都不足半个月。

  限产或许与库存有关,截至今年2月底,虹欧公司的PDP模组成品库存量已超过20万台,超过安全库存数量近半,其中超期库存超过6万台。

  产能控制之下,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人员数量自然减少。李渊称,虹欧公司给出的选择是员工自愿分流到长虹其他工厂,收入自然降低,他的几个同事已经选择了主动离开。今年初,李渊和他的同事还收到了来自虹欧公司高管的群发邮件,邮件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控制员工流失。

  四川长虹年报显示,虹欧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17.4亿元,净利润亏损3.47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15亿元,净利润亏损7.38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亏损并不是虹欧公司最大的问题,毕竟其固定资产折旧每年就有几亿元。

  “转型”、“经营现金流为正”,这是李渊听到的关于虹欧公司为数不多的好消息。对于转型的方向,李渊也很迷茫,在等离子和液晶的这场战争中,如今长虹几乎孤军奋战。

  虹欧公司生不逢时?

  与虹欧PDP面板生产线尴尬现状形成对比的是,液晶面板如日中天。动辄数百亿元的生产线在国内外大批量上线,相关上市公司数十亿的年净利润也成为常态。

  记者了解到,以京东方为例,总投资328亿元的京东方重庆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及系统项目已开建。2013年京东方旗下的成都、合肥、北京各生产线满产满销,盈利达到23.5亿元,增幅达811%。此外,TCL旗下的华星光电去年净利润达22.6亿元,为TCL贡献了近八成的利润。

  梳理近年来的行业发展状况,似乎能够清晰地看到企业在不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能看到等离子没落的偶然与必然。等离子与液晶的战争由来已久,几乎从1993年韩国开发出第一台彩色等离子电视就已经开始。

  2006年10月,长虹集团控股的四川世纪双虹投资9990万美元 并 购SteropeInvestmentsB.V75%股权,从而间接持有韩国第三大等离子制造商韩国OrionPDP75%的股权。

  这次收购曾被认业内认为是一场难得的成功海外并购。长虹以低于1亿美元的价格就搞定了等离子的核心技术,随之建立起虹欧公司,并斥巨资开工建设了中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等离子生产线。

  2007年长虹正式启动虹欧PDP项目一期工程,规划总投资6.75亿美元,年产PDP模组达到216万片,并规划通过三期建设,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形成年产600万张等离子屏模组的能力。

  正当长虹准备在等离子市场大干一场之时,国内的液晶巨头京东方已经计划在成都建设第二条液晶面板生产线。

  2003年,同样通过收购韩国知名企业现代集团分离出的现代电子TFT-LCD(即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俗称液晶面板)业务,京东方得以进入液晶面板生产领域。经过3年时间,京东方第五代液晶面板就实现量产,试生产每月产能已达到3万片基板。

  “实际上长虹上马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时,整个市场以液晶为主、等离子为辅的形势已经比较明显了。”刘步尘说道。

  2008年,日立、先锋相继宣布退出等离子面板生产,但“只要等离子市场仍在,长虹就是国内毋庸置疑的领袖”,“等离子在大尺寸平板上的技术有明显优势的话语权”,“等离子屏幕比液晶屏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等声音仍然支持着长虹。2009年7月,长虹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30亿元,再向虹欧公司增资10亿元。

  就在长虹决定向虹欧公司增资之时,两种面板的分化越来越明显。赛迪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在虹欧公司尚未达成量产之时,国内市场等离子电视销量为81.1万台,而液晶电视销量高达870.1万台。

  几乎同时,TCL迅速开始布局液晶面板生产线。2009年11月,TCL总投资245亿元的深圳市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宣布正式启动,两年后实现量产,2012年达到加工玻璃基板约10万张的满产能,成为TCL利润的主要来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