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报道称,不少油条因加入过量食品添加剂明矾,致铝含量超标。为此,新京报记者近日从街边早点摊,及肯德基、嘉和一品这样的连锁店,购买了10根油条样品,请中国农大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研究中心、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对油条中的铝含量进行测试。
留量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售价都是每根3元。
其余8根铝残留量超标的油条,均来自路边摊。铝残留量最高的一家早点摊油条达183mg/kg,超过标准限值83%。
实验解读:为什么合格油条里仍有少量铝?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解释指出,天然食物中本身就带有少量铝,就算没有添加含铝食品添加剂,也可能检测出来一定量的铝,不过这个量远低于国家限量,消费者不用担心,商家说“无铝油条”只要不是后添加的,也是可成立的。
于勇分析,油条之所以铝残留量超标,是膨松剂添加过量的缘故。传统膨松剂主要成分含有明矾。但商贩过量使用,就会造成铝在油条中超标。
■ 专家建议
建议一周只吃一次油条
专家称,长期吃铝超标油条有风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提醒消费者,应尽量减少含铝食品的摄入。铝容易蓄积,长期吃有风险,与痴呆症存在流行病学上的高度相关性。同时,铝不是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因此对油条油饼一定要控制量,一个星期最多吃一次。
朱毅提醒说,通常无铝油条比较瓷实,不会出来太多的油,此外由于成本原因,这样的油条价格也会略高一些。而明矾过量的油条,明显膨胀得很大。刚炸出锅时可掰开油条闻味道,如果闻到一股特别刺鼻浓重的氨水味,就可能是加了含铝的膨松剂。但总的来说,消费者不要一味追求油条的过于蓬松过于脆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