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食药监总局发11类食品抽检结果 酱油不合格率居首

http://www.e23.cn2014-05-07中国新闻网

    摘  要:6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以来第一次发布11类食品国家监督抽检有关情况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工作信息。

  6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以来第一次发布11类食品国家监督抽检有关情况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工作信息。

  “瓶(桶)装饮用水、配制酱油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配制酱油不合格率为14.3%,瓶(桶)装饮用水样品不合格率11.9%;22个省份86家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均合格。”6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以来第一次发布11类食品国家监督抽检有关情况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工作信息。

  配制酱油和桶装水不合格率居前

  多为小微企业生产

  “从食品不合格的品种来看,像桶装饮用水和配制酱油的不合格率还是比较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这次抽检的不合格企业的情况分析,多数是小型、微型的食品生产企业,对于大桶水、配制酱油的监管,包括食用胶的监管,今年四月初食药监总局已经部署各地加强监管,也发了文件。

  抽检数据显示,一是小麦粉、婴幼儿配方乳粉、炼乳、奶油、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样品未发现不合格。二是乳制品、食用植物油以及糖果、果冻等食品存在部分不合格项目。例如,5417批次液体乳样品,不合格样品数为44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0.8%;611批次糖果样品不合格样品数为10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1.6%;98批次果冻样品,发现2批次样品不合格,样品不合格率为2.0%。三是瓶(桶)装饮用水、配制酱油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例如,抽检2846批次瓶(桶)装饮用水样品,不合格样品数为340批次,不合格样品率为11.9%;21批次配制酱油样品,3批次样品不合格,样品不合格率为14.3%。抽检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超标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据食品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介绍,本次抽检选取了消费者反映意见较大、关注度相对较高的11类食品。

  “大桶水的保质期比较短,一般是30天,大桶水的存放条件和存放时间也会影响大桶水的质量。”毕玉安回应桶装水不合格率高的疑问时表示,大桶水的储藏、经营、配送各个环节也会存在一定的隐患,从各地方处置的情况看,规模小的企业产生问题比较多。食药总局已采取要求监管部门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要求各地加强市场准入管理等管理措施。

  餐饮食品:添加罂粟壳苏丹红等现象仍存

  乡镇街道有望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

  “从不合格的项目来看,这次主要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菌落总数等微生物超标。”马纯良如是说。

  “餐饮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火锅底料中违法添加罂粟壳,在辣椒及其制品中违法添加苏丹红和罗丹明B等非食用物质的现象依然存在。”食品监管二司司长张靖公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信息时表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体状况稳定向好,但部分问题不容忽视,检测的过程中,仍然还发现有非法添加苏丹红等用来着色、染色的行为。从抽检的总体情况看,发现问题的样品为6.56%。

  此次抽检企业地处的地区相当一部分是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存在小作坊现象,尤其是一些城乡结合部的企业,质量安全保障程度比较差。对此,马纯良表示,各地正在进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体制改革完成之后,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要延伸到乡镇、街道,要设立食品药品的监管所,设立之后将会对所有生产食品的加工小作坊进行全面的登记和管理,从而保障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质量安全的水平。

  月底公布合格乳粉企业名单

  公布机制将常态化

对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审核,马纯良表示,截止到5月5日,已经开展现场审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是81家,现在已经发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