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维护食品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场永不松懈的持久战。如何打赢这场持久战,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一道意义深远的命题。记者走进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集团”——伊利,触摸中国食品安全的样本……
此时,原奶事业部GPS管理员于利走进管理室。他说:“GPS只能解决车辆位置的问题,中间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了解清楚。”
2011年,伊利开始进行可视化升级,建立了原奶物流运输过程管控平台,实现了物流运输全程透明化监管,率先在行业内采用高科技手段24小时不间断管控,开创了国内原料奶运输管控的新模式。
“管控平台通过对车辆安装摄像头,重点对奶罐罐口、出口等关键部位进行不间断拍摄并记录,实现车辆运输全程可视化。同时,该平台对运输车辆运行位置、速度、路线等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了原料奶的质量安全可控。通过对历史记录回放,追溯到任何一个时间点的情况。该平台还有效应用Google卫星地图、地形图等电子地图,实现车辆可视化定位、行驶路线与里程的精确统计以及运输路线自动跟踪与对比等。”
说话间,微机提示一辆原奶运输罐车在途中滞留,卫星地图显示的所在位置是一座桥梁。
“如果原奶运输罐车停车,我们立即会查看出奶口有没有异常,以确保原奶质量。”方建明打开现场图片查看,发现这辆车滞留途中是因为道路堵塞。
“原奶运输罐车上加装的两个摄像头,每隔10秒钟自动拍摄一张照片,并通过GPS网络实时传回服务器。这样,车辆一旦出现问题,比如说,不在规定路线上行驶,就会突然报警。”于利说。
在深圳举办的物流运输过程透明化管理论坛上,伊利原奶物流运输过程管控平台获得与会专家一致好评,并荣获“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示范企业”称号。
“目前,伊利覆盖全国的2000多辆奶车,全部装上了GPS运输管理系统,当奶车开动的第一刻起,就置于信息系统的全程管控之下,最长路程可达500公里,都可以实现全程监控。”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
13时,张贵开着原奶运输罐车进入伊利工业园。
方建明输入张贵驾驶的罐车编号,自动回放运输行驶全程实况。经过确认车辆途经奶站,停车次数和原因、GPS是否运行正常等信息后,方建明为张贵打印了《呼和浩特地区奶车回放记录单》。
“没有奶车回放记录单,这车牛奶就没法交到厂里进行检测和收购。”张贵扬了扬手中的奶车回放记录单,驾车向厂内驶去。
层层筑起安全防线
在原奶事业部原奶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进入工厂的原奶,必须在这里进行层层检测。
检验员其其格拿起一张张专用纸条,蘸上原奶插在仪器上加热。“这是在检测抗生素。”等待检测结果中,其其格说。
加热3分钟,其其格看了一下读数仪说:“未见异常。”
“过去给中国乳业造成巨大损失的三聚氰胺,现在伊利30分钟就可以出结果,整体检测时间比过去缩短了一半。”实验室主办苏春玲说,“对高风险因素,如三聚氰胺等外来因素可能导入的环节严加控制,我们明确责任人、控制方法、监控频次。伊利每年制定风险监测计划,实行集团、事业部、工厂的三级风险监测,定期汇总分析,不断开发检验方法,实现风险的提前预防。”
截至2013年年底,检测设备累计投入5.15亿元 ,配置各类精密检测仪器4100多套,共培育取得有关部门审核认可的检验人员2300多人,建立了全方位检测体系,监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车原奶,我们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比如药物残留、微生物、新鲜度等,50分钟即可检测完毕。我们出具检测报告单,收奶员依据检测报告单收奶,确保进厂的每一滴牛奶都安全可靠。”其其格说。
伊利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