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逆势招工十万人:零经验也没关系

http://www.e23.cn2014-06-26华夏时报

    摘  要:当家电巨头海尔万人裁员计划被证实,当面板巨头京东方大量启用机器人操作员,当沿海一带的工厂大批向东南亚转移,当人力成本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堪负重的主要因素,当“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渐失,富士康,这个在大陆拥有120万员工的代工帝国,却依然时时处于饥饿的缺工状态。

势根本体现不出来。而同时,机械设备只能提高产能,品质跟手工比却有所降低。

  相比机械手的劣势,大陆相对廉价的人工依然吸引着富士康。

  就在6月23日当天,郭台铭还在对台湾地区媒体吐槽:“现在30K新台币(合人民币约6210元)都招不到大学生。”但在大陆工厂,大学生进入富士康也要从普工做起,内部晋升,试用期的底薪是1800元,转正后才到2000元(加班费等收入另算)。

  而另一个吸引郭台铭大举招募的原因,是富士康庞大招工带来的就业机会,以及富士康对当地经济状况的强劲拉动,已使郭台铭手握与地方谈判的筹码。

  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早已成了各地招商的主要对象。记者了解到,6月17日才开工建设的合肥综合保税区,已经启动了对富士康的招商工作。

  以郑州富士康为例,2012年上半年,郑州富士康进出口额达到104.3亿美元,占河南省进出口额的48%。而郑州富士康的到来,还吸引了多家相关配套企业在当地落地。

  而鸿海在电商、自主品牌等“软”的方面寻找出口的失败,更使得富士康在“硬”的制造业代工方面继续做大。万得城、赛博数码、万马奔腾计划以及飞虎乐购这些业务的相继失败证明,郭台铭本想逐步远离的制造业才是富士康立足的根本。

  富士康传达出的显然不只是信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作者:卢晓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