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班尼路浮沉启示录:关店465家 销售下滑9.34%

http://www.e23.cn2014-06-26中国经济网

    摘  要:6月16日,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团有限公司发布财报称,截至2014年3月底,集团总收入减少12.4%,至98.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37%,全年纯利6.6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班尼路以及其它子品牌中国内地关店数达到388家,关店数量占年初店总数的十分之一。

理层则继续调整零售店铺、控制成本以提升效率。

  关于以上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了德永佳以及班尼路广州公司,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关店等问题是集团安排并不便于回答,目前班尼路的发展规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定位模糊之下的没落结局

  不为人知的是,这个密密麻麻分布在全国二三线城市的休闲服装品牌其实是一个“舶来品”。

  据公开资料显示,班尼路本身是一个意大利品牌,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香港经营,后来进入内地进行销售,1996年德永佳出手收购, 开始出现历史性逆转。

  德永佳将班尼路重新包装,将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锁定为年龄在18-40岁的人士,主打年轻路线,以男、女、中性的休闲服为主,旗下有班尼路、生活几何(S&K)、互动地带(I.P.ZONE)、衣本色(ebase)四大品牌。在并入德永佳后的几年,班尼路迅速壮大,不仅业务范围延伸至中国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中东地区,还通过“特许经营”的模式快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事实证明,班尼路抢占了先机。在当时国内品牌竞争还不完全的状况之下,班尼路在一线大城市站住了脚。在21世纪初的那几年,在广州北京路最好、最繁华的地段,班尼路四大品牌占据了最好的位置,在国内各大城市中心区域的商场内基本也都有班尼路门店。

  时过境迁,如今广州北京路班尼路的门店规模已经大不如前,尽管打出了大比例的折扣,但与仅一条马路之隔的优衣库相比,显得十分冷清。

  “生意没有原来好做,货走得慢,库存就多,不得已降价促销,这样赚得也不多。”一名广东东莞班尼路前优秀代理商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迫于利润压力,她在前年开始专卖自家的服装。

  根据德永佳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德永佳存货金额为18.98亿港元,虽然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依然高企,这也是本土服装品牌难以绕开的话题。高库存成为这些品牌必然面对的困难。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注重款式新颖,服装逐渐演变成一种快消品。而目前班尼路的运作模式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衣服款式更新速度慢。按照它的操作模式,一款衣服从设计到生产出来一般要3-6个月的时间,然后再大批量生产上市。像ZARA一般上货速度就是14天,这样对比优势就出来了。”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一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班尼路方面的证实,一班尼路拓展部的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班尼路会有春夏、秋冬订购会,经销商看中款式后订货然后由厂家发出,一般分四个季度上新。那么这样看来,班尼路一年四次的上新速度就被ZARA等快时尚品牌远远甩在了后面。

  “现在班尼路夹在时尚和快消之间,定位模糊。以前它掌握了青少年的心态,定价高,消费者穿上有满足感。但现在在一二线城市班尼路基本上沦为了大路货,消费者无法产生满足感。而在三四线城市,服装市场又被低端品牌垄断,它同样难以生存。”上述教授认为,追根溯源,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是班尼路目前尴尬处境的重要原因。

  为了摆脱困境,班尼路亦多番尝试,企图以明星代言战术和与动漫合作设计来重新夺回青少年市场,但却收效甚微。在去年7月,班尼路更换了品牌标示,将曾经标志性的蓝底白字改为了红底白字,并将大写的“BALENO”变成小写,去掉了经典的内嵌“O”字母的正方形,重新设计了字体,“改头换面”企图东山再起。

在2009年那部风靡全国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黄渤的一句调侃“我这是牌子货,班尼路”,其实已折射出这个昔日休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