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优品由聚美到聚"伪" 陈欧对造假岂能不知情

http://www.e23.cn2014-08-01中国经济网

    摘  要:登陆纽交所不久的聚美优品又火了。近日,聚美优品被曝出售奢侈品假货的消息席卷网络。一句“我是陈欧,我为假货代言”的调侃,让聚光灯再次打到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身上。

  售假事件曝光后,聚美优品表示,正在对这家公司的资质、货源进行彻底重新调查,绝不姑息第三方平台上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户。

  不过,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对于聚美优品发表的声明,不少消费者并不买账。有消费者表示,聚美优品等电商对第三方的“宽宏大量”就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聚美优品第三方售假,还敢在网站上教消费者如何鉴别正品,我觉得还是得先教教他们的员工如何鉴别供应商。”另有聚美优品的钻石会员称,“曾经被你的经历所感动,即使当年天涯上扒的皮都掉了依然选择挺你,别的不多说了,上市了还卖假货,真当大家人傻钱多。”

  市场对此也作出了反应,聚美优品自28日涉假消息曝光以来,股价已连续下跌两天。截至美东时间7月30日下午4点,聚美优品股价已连续跌至29.49元。

  是什么让聚美成聚“伪”?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电商平台售假的新闻时有耳闻,而标价高昂的奢侈品,恰恰是假货重灾区。令人困惑的是究竟是什么让聚美变成了聚“伪”?为什么在电商平台上的奢侈品假货横行、屡禁不止?

  有业内人士指出,货源问题或是电商出售假奢侈品的根源。货源制约,让电商平台很大程度上依赖第三方销售商进行奢侈品售卖,而奢侈品的高额利润,让不少第三方商家铤而走险。

  公开资料显示,电商平台目前采购奢侈品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海外代购或是从经销商、代工厂等渠道“扫货”;二是让具备资格的第三方销售商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三是奢侈品品牌商授权销售。

  其中第一种渠道,货物质量有一定保证,但价格较高;对于第二种渠道,通常第三方销售商每年只需向电商支付保证金,渠道本身缺乏监管,从而成为奢侈品假货泛滥的重灾区;而第三种渠道,奢侈品品牌方出于“稀缺性”的考虑不会轻易授权给电商,真正能拿到品牌方授权的电商平台微乎其微。即使拿到授权,电商也往往拿不到足够的货量,无法满足消费者在购买量上的需求。

  此外,网络售假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也是导致假货泛滥的原因之一。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的无品牌授权、通过自营渠道销售奢侈品的电商来说,一旦被发现销售侵权商品、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工商部门只能依据《产品质量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处罚力度非常有限。对于平台上第三方商铺售假,电商平台通常也只是关店了事。

  至于有些人说买假货的都是“知假买假”,电子商务观察者、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在其认证微博上表示并不认同,认为这是很幼稚的观点,“去淘宝上花个百十块买双耐克的运动鞋,我认为是知假买假范畴”,但是“到知名B2C上花几千块买个假包,还是知假买假?”对此,鲁振旺认为,电商行业打假势在必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