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批次进口葡萄酒不合格 西班牙法国占64%
摘 要:2014年1月至6月,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发现共计有77批次的进口葡萄酒不合格。据了解,这些不合格批次的产品均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且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2014年1月至6月,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发现共计有77批次的进口葡萄酒不合格。据了解,这些不合格批次的产品均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且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不合格产地法国、西班牙占了将近2/3
新华食品经调查后发现,在这77批次的不合格葡萄酒中,不合格批次最多的是产地标为西班牙和法国的葡萄酒,分别是25批次和24批次,分别占所列不合格葡萄酒批次的32.47%和31.17%,两者共占了不合格葡萄酒批次的一半以上。
这77批次的不合格葡萄酒的不合格原因多样,主要的不合格原因描述分别是干浸出物不合格、铜超标、未提供所需证书、标签不合格和铁超标。而在这些主要的不合格原因当中,产地标自法国和西班牙的葡萄酒的“贡献率”是63.64%。
新华食品还发现,来自同一产地的不合格产品在被检出之后似乎并没有引起该产地的国家或地区的注意,在之后的检测中仍然可以看到同样的不合格原因仍赫然在列,例如在1月份共有4批次产地标自法国的葡萄酒被检测出“干浸出物不合格”,而在时隔3个月之后的四月份,又有两批次的产地标自法国的葡萄酒被检测出“干浸出物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014年1月至6月进境不合格葡萄酒产地名称汇总及分析:
不合格葡萄酒产地
该产地不合格批次
该产地所占不合格批次百分比
西班牙
25
32.47
法国
24
31.17
澳大利亚
6
7.79
德国
6
7.79
意大利
5
6.49
葡萄牙
3
3.90
保加利亚
1
1.30
南非
1
1.30
阿根廷
1
1.30
加拿大
1
1.30
瑞士
1
1.30
匈牙利
1
1.30
中国台湾
1
1.30
不合格批次总计:77
经数据分析,可以很直观地发现,产地标自西班牙和法国的不合格葡萄酒批次最多,二者共占到了不合格葡萄酒总批次的63.64%,也就是说将近2/3的不合格葡萄酒来自法国和西班牙。
不合格项目涉干浸出物、标签和重金属超标
2014年1月至6月进境葡萄酒不合格原因描述汇总及分析:
各批次不合格葡萄酒不合格原因描述
被认定为该不合格原因的不合格葡萄酒批次数量统计
该不合格原因各主要产地所占数量
干浸出物不合格(包括干浸出物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9
其中法国9个、西班牙7个
铜超标
12
其中德国3个、法国2个
未提供所需证书
10
其中法国、西班牙各5个
标签不合格(包括无中文标签)
9
其中澳大利亚3个、西班牙2个、法国2个、德国2个
铁超标
6
其中法国3个、西班牙2个
违规使用化学物质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甜蜜素)
4
西班牙4个
二氧化硫超标
2
法国、加拿大各1个
包装不合格
2
西班牙、法国各1个
柠檬酸及其钠盐、钾盐超标
2
阿根廷、澳大利亚各1个
顶塞渗漏
2
全部为西班牙
违规使用胭脂红
1
全部为中国台湾
货证不符
1
全部为德国
感官检验不合格
1
全部为意大利
纸箱和酒瓶外表发霉
1
全部为意大利
酒体严重浑浊、有异味
1
全部为葡萄牙
苯甲酸超标
1
全部为法国
山梨酸超标
1
全部为意大利
锰超标
1
全部为意大利
甲醇超标
1
全部为意大利
据统计,数量最多的不合格原因描述为干浸出物不合格、铜铁超标、未提供所需证书以及标签不合格,另外各种添加剂超标也比较常见。
据了解,干浸出物是葡萄酒里不挥发性物质的总和(糖除外),是体现酒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指标过低表明葡萄酒的原汁含量不足或原汁质量不佳,有勾兑嫌疑。在上表中可以看到共有19批次的不合格葡萄酒干浸出物不合格,其中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共占了
- 进口葡萄酒酒窖陷“关门潮” 高端红酒热退烧(2014-08-12)
- 进口葡萄酒紧盯国内市场 卡思黛乐称不会主动挑起价格战(2014-04-02)
- 24日中国正式终止对欧盟进口葡萄酒双反调查(2014-03-25)
- 5元成本售价百元 进口葡萄酒低价倾销中国市场(201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