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胶东半岛突发鲜奶收购风波 每公斤价格直降1元

http://www.e23.cn2014-09-22第一财经日报

    摘  要:秋季,本是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与蒙牛乳业(02319.HK)合作的山东胶东半岛上的10多家奶牛养殖场来说,收获的却是悲凉。

  秋季,本是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与蒙牛乳业(02319.HK)合作的山东胶东半岛上的10多家奶牛养殖场来说,收获的却是悲凉。

  7月底,蒙牛乳业泰安有限公司(下称“蒙牛泰安公司”)负责人在青岛即墨市向各养殖场宣布,自8月1日起,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地的牛奶收购价格从上个月的4.5元/公斤降至3.5元/公斤。与之相对应的是,雀巢、伊利股份(600887.SH)8月份在当地的收购价都在4.2元/公斤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秋天时,即便伊利、雀巢等其他乳企给出更高的价格,这些奶牛养殖场仍然一如既往地将鲜奶运往蒙牛在即墨市设立的中转站(当地称为“奶台”)。

  蒙牛方面给出的降价理由是,囤积的进口原料粉减少了国内原奶需求;乳品消费需求疲软,原奶严重过剩;胶东半岛运输半径太长,影响鲜奶质量。

  无奈之下,胶东半岛的部分奶牛养殖场联合起来向蒙牛要说法。几经博弈之后,蒙牛日前通过莱西市畜牧局口头通知当地各养殖场:自9月16日起,收购价格在8月份3.5元/公斤的基础上上调0.4元/公斤。

  上周,正频繁走访各市区、协调乳企与奶户纠纷的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专访时称,产业链利益传导不畅、产品结构无法拉动大众消费需求、上下游产业布局没有因地制宜……蒙牛降价风波正是中国乳业长期以来矛盾中前行的一个缩影。

  鲜奶收购价突降1元

  9月15日,青岛莱西市。

  莱西市一家奶牛养殖小区负责人指着总投资1200多万元的场区说,按照蒙牛方面的要求,这里将打造成胶东半岛标准化养殖基地,但如今不仅当初承诺的300万~400万元无息贷款无着落,鲜奶收购单价又降至3.5元/公斤,再除去0.1元/公斤的运费,养殖场已入不敷出。

  对于收购单价直降“1元”的始末,蒙牛泰安公司奶源部经理白皓贞并不愿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更多,仅表示“会跟当地奶户面对面沟通”。不过,记者上周通过走访青岛、烟台和济南等地,从当地政府部门和多家奶牛养殖场了解到降价风波的大致脉络。

  在与奶牛养殖场合同尚未到期(2012年2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的情况下,蒙牛于今年5月29日与胶东半岛12家奶牛养殖场重新签订了一份五年期合同。记者比较两份合同后发现,新签订的合同取消了2.8元/公斤的最低保护价,并在“随行就市”定价的基础上补充了“根据供给关系”。

  蒙牛显然是有备而来。

  “去年下半年‘奶荒’的时候,来胶东半岛高价抢奶的是蒙牛,如今以各种理由限收、拒收、降价的又是蒙牛。”青岛市一位与蒙牛合作7年的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对此表示很伤心。

  烟台莱阳市一位奶牛养殖场的负责人也表示:“如果说随着行业一起波动,我们可以接受,毕竟养殖业存在周期性,但为什么雀巢、伊利在当地的收购价还是4.2元/公斤,蒙牛却突然降到3.5元/公斤?”

  莱西市奶业协会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雀巢今年2月份在当地的收购价涨至5.52元/公斤,随后开始回落,7、8月份在当地的收购价均为4.26元/公斤。

  “雀巢方面已经给当地养殖合作社传递信心,为了发展奶牛养殖基地,接下来的收购价格只能涨不能落了。”莱西市奶业协会会长孙永建告诉记者,如果指标高低变化、收购价出现调整,雀巢会提前通知奶户。

  一位当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加上土地租赁、设备维护、人员工资等费用,3.4~3.5元/公斤的收购价对养殖场来说是微利,甚至低于成本价,“这是不是变相逼迫胶东半岛养殖场退出呢?”

  细数乳企产品成本构成,原料奶成本占50%~52%,剩余48%~50%则是人工、加工、运输、营销等费用成本。“(蒙牛)如今将成本压力一股脑地转移到奶源端,为什么不从成本构成的其他环节一同着手解决呢?”乳业专家王丁棉称,广东地区鲜奶的饲料成本达到2.7元/公斤,加上各项费用支出,每公斤的成本在3.4元以上。

  蒙牛降价之后,胶东半岛各养殖场负责人开始找当地畜牧局出面协调,畜牧局又先后约谈蒙牛青岛片区经理和蒙牛泰安公司负责人,随后,蒙牛泰安公司、莱西市畜牧局有关领导和当地养殖小区代表8月19日组团前往呼和浩特蒙牛总部协调。直至9月16日,几近绝望的奶牛养殖场才等到了蒙牛方面的口头通知,收购价每公斤上调0.4元。

  9月19日,记者正要从胶东半岛返回北京,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接到莱阳市一位奶牛养殖场负责人的电话:蒙牛已经将8月份的奶款打给当地养殖场,单价在3.4~3.5元/公斤,且不包含0.1元/公斤的运费。

  产销割裂

  “原奶过剩”,是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解释,这更让当地养殖户、奶农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短短半年的时间,就从“奶荒”转变为“过剩”?

  山东省奶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奶牛存栏量为125万头,同比下降3.7%;奶类总产量为280万吨,同比降低5.05%。另外,山东省继2013年乳制品总产量同比下降14.34%后,2014年上半年下滑势头依旧。1~6月,全省累计液态奶产量为109.61万吨,同比下降6.7%,仅6月份就下降23.24%。

  张志民分析称:“去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出现的暂时性‘奶荒’,导致国内奶粉进口商和下游乳企对2014年的奶源供需形势作出了误判,于是从2013年第三季度到今年上半年大量进口和囤积乳粉。”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进口乳粉85.4万吨,同比增长49.08%;乳清粉43.4万吨,同比增长14.72%。2014年上半年国内进口乳粉同比增长75.2%至68.2万吨。

  “去年10月进口奶粉价格涨到55000元/吨,今年初下滑到40000元/吨,8月份已经降至24000元/吨。今年初奶粉进口商和乳企预计价格会在40000元/吨的基础上反弹,谁知签订大单后价格继续下探。”一位乳业资深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个别规模大的进口商已经因此出现巨额亏损。

  上述人士称,囤积的高价进口乳粉需要消化,且还要承担误判造成的巨大损失,“你说在这种情况下,乳企能收老百姓的鲜奶吗?”

  根据山东奶业协会近期对青岛、烟台、潍坊、淄博等12个市、28家奶牛养殖场的调研,蒙牛在胶东半岛的表现只是目前奶业形势的冰山一角。济南、泰安、东营等地的奶农反映,一些乳企对日产1吨左右的奶站,在没有预先告知的情况下已经拒收。

  “限收、拒收时有发生,价格完全由乳企说了算,广大奶农毫无话语权。”调研报告如是称,据粗略估计,由于奶价持续走低、饲养成本不断上升,半年多时间里,山东省奶农收入减少10亿元左右。

  9月19日,收到蒙牛方面支付的8月份奶款后,莱阳市一位养殖场负责人介绍,鲜奶收购价为3.39元/公斤,除去运费0.1元/公斤,实则3.29元/公斤,发给奶农的价格是3.1元/公斤,剩下来的就是0.19元/公斤的养殖场收入。“土地租赁费、人员工资、设备维护等支出照旧,这不是微利而是亏损啊。”他召集其他养殖场负责人,准备向蒙牛方面找回流失的那部分应得收入。

  “长期以来,中国乳品产业链利益分配严重失衡,没有形成经济共同体,奶农是奶农,企业是企业,两者属于‘两张皮’。”当地一位长期关注地方奶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国外不是这样子,合作社办乳企,是乳企的股东,大家的利益是一体的。

  目前,对于日产10~100吨鲜奶的大型奶牛养殖场来说,因为具有规模,价格相对稳定,降幅也相对较小;而中小奶牛养殖场则没这么乐观,收购价格完全由乳企说了算,由于原奶过剩,乳企还会以“异味”等主观性很强的理由来限收、拒收。

  《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条例》第二十三条提出:“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建立由价格、畜牧等部门和行业协会、乳企、养殖场代表组成的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确定交易参考价格供供销双方签订合同参考。”

  张志民反问记者:“现在是必要时候了吧?但根本没有得到贯彻和执行。”目前,奶牛养殖场和乳企只是单纯的购销关系,多数是通过签订合同来完成交易,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内90%以上的原料奶都供给乳企,从长远来看,这种过度单一的原奶销售渠道,对奶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