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业内人士表示,乳业面临的问题是奶源问题,如何平衡乳企和奶农之间的利益,应该出台符合乳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进口乳粉对国内奶业冲击较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乳业市场受国际贸易冲击较大,当国际奶粉价格下行时,必将影响国内牛奶的价格。特别是今年以来,受进口乳粉价格下行,企业在选择价格便宜的进口原料粉的同时,就会冲击国内奶源。
纵观国内奶源环境,受国家政策影响,国内乳企按照要求纷纷自建或合建奶源,而业外资本投资牧业、奶源也成趋势,比如恒大地产成立恒大牧业、恒大乳业,马云投资伊利牧场,另外,光明集团也加快了在奶源方面的布局。同样,进口乳企也没有闲着,它们在源源不断将进口乳粉卖到中国市场的同时,也采用合资的方式在国内构建奶源。一时间,奶源之争异常火热。
那么,如此多的资本进入奶源领域,而国内奶源又受到国际贸易影响较大,在如此环境下,中国乳业接下来该如何发展?这不仅是乳企考虑的事情,也是当前相关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此,雷永军表示,通过蒙牛降低收奶价格事件,反映了当前奶源存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中国奶业经过近10年快速发展后留下的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在出台乳业产业政策时有顶层设计。
事实上,在当前乳业格局下,国内奶农虽然都与大型乳企签订了牛奶的购买合同(一般为五年的合同),但是,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乳企对采购奶农牛奶方面还是十分苛刻的。其苛刻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处于品质考虑严要求所致;一方面又与其“垄断性”的条款有关。
“行情好的时候,我们的牛奶价格卖的就好。行情不好时,企业会很苛刻,它们会想办法来压制你的奶价,甚至不要你的奶”,一位奶农对记者表示,“企业不要的奶,我们都会拿去卖给乳粉加工厂。”
面对企业的“霸道”,奶农的无奈,雷永军再次重申乳业发展需要顶层设计。他表示,“运用市场之手来调节产业均衡是没有错的,但是,从国际案例来看,任何市场经济都离不开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会起到方向性的作用,中国乳业市场亟须好的顶层设计出台。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下保护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