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缅天然气管道也是亏的,大概每立方米亏1元。”9月23日,有负责东南亚市场的中石油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
然而,巨大的进口天然气亏损问题,仍是横在中石油等进口商面前的难题。
以中缅管道为例,其2.79元/立方米的报关价在目前国内低气价的尴尬境遇中,注定难以长存。上述中石油人士向记者透露:“在云南,它已是微亏;到贵州、重庆,每向东前进一公里,中石油的亏损就将增大一块,至广西时亏损已达惊人的数字。”
其实,“有利润才有市场”已在云南得到了验证。此前,云南曲靖地区一直使用的是以汽车长途运输来的四川天然气,每立方米售价高达5.25元,高出管道气价格近一倍,“都是民营企业的市场,售价低了没人干。”息旺能源分析师王瑞琦直言道。
随着中缅天然气管道的竣工投产,这些民营企业不得不将自己的市场转往更偏远、管道无法到达的地区。因此,对消费者而言,“在管道沿线,居民绝不会再用民营企业的资源了”。
然而,中石油亏着卖气又能坚持到何时呢?
上述中石油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未来的天然气市场定价,应从“以线为单位定价”的模式转变为“以地域为单位”的定价模式,同时实现国内气价与国际价格的挂钩,只有这样才是推动天然气市场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