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开电脑或手机APP,动动手指,图片上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食就可以送到餐桌。“鼠标加车轮”的O2O订餐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白领和学生族的青睐。
管部门表示,这种家庭式作坊大部分连最基本的卫生要求都达不到,部分商家卫生指标超标严重。如“若凡000的蛋糕”一款名为“芒果芝慕”(6寸)蛋糕菌落总数超出国家规定标准130倍,大肠菌群超标12倍。调查人员表示,超标之严重在以往同类食品检测中十分罕见。
温州消保委秘书长郑剑萍告诉记者,这些活跃在微信朋友圈的商家非常隐蔽。由于规则限制,这些店家在微博上只做广告,却在微信上做外卖点餐等交易,“从微信平台上是搜索不到的,他们只存在于朋友圈内部的转发,不仅发现问题难,要找到实际生产地址更是费力。”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魁说,部分餐饮O2O平台已经成为食品黑作坊生存的新土壤。“一方面粉饰了食品黑作坊脏乱差的实质,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黑作坊非法营利的能力。”
体育场路附近一家无证照小面馆,上网前每天外卖量40份左右,上网后日外卖量暴涨到200份。
多位商家表示,能提供网络、手机点餐的商家更有竞争力。记者看到不少小店以加入某某平台为荣。“我正在争取下个月上线,到时候订单数量会翻几番。”一家制作馄饨面的店主兴奋地说。
“年轻人爱上网,也喜欢APP点外卖,有这些时髦玩意儿,不愁没顾客。”一位小吃店的店员告诉记者。
不管网络上如何吆喝,黑心店最终落地还是有实体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点餐网站上的诱人美食照片后面发现卖家真实的后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网络点餐平台正在快速发展时期,不少风险投资都在争相进入。为了提高覆盖率,对食品经营户的证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记者体验在“外卖超人”网站申请开店,一徐姓营销经理表示,公司对证照没有硬性要求,他只负责把菜单带回去挂到网站上就行。
发生在九莲庄的真实案例也表明,在部分网络点餐平台申请业务,只要一张菜单,无需其他任何证照。
浙江省消保委秘书长崔砺金表示,微信朋友圈、网络点餐等新兴的互联网平台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成为食品黑作坊“死灰复燃”甚至“发扬光大”的助手。
有关人士建议,监管部门要抓实体,不管网络上如何吆喝,黑心店最终落地还是有实体的。监管部门应提升监管手段填补监管盲区,提高处罚力度,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黑名单,增加运营过程中的违法成本。
另一方面,作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网络平台,对于餐厅资质、环境应该承担起审核、监管的职能。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这些平台的监管,并出台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食品产业链非常长,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最后会暴露在餐饮终端。”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魁表示,查处黑作坊和查处为这些黑作坊提供生存空间的平台都应该列入监管部门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