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舌尖上的塑化剂:200份食品逾四成超标

http://www.e23.cn2014-10-10新华网

    摘  要:台湾饮料、酒鬼酒等风波,让“塑化剂”这一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引起广泛关注。然而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塑化剂并未走远,其仍在化妆品、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存在,一份检测报告甚至显示,200份食品中,逾四成超出国家规定限量值。

风波爆发时,也有监管人员直言,相关部门没有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标准,从法律角度讲,没法判断是否超标。虽然有迁移量规定,但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对企业难有法律约束力。

  完善“黑名单”,告别舌尖上的“塑化剂”

  现在到底有多少日用品中可能含有塑化剂?是否到了危害健康的临界点?在被曝光两年之后,今年6月国家卫计委关于白酒塑化剂的风险评估结果出来,认为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但‘内情’不能总是秘而不宣或‘姗姗来迟’。”厉曙光说,无论是监管部门、研究机构还是行业协会,都必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与欧美相比,我国对塑化剂标准、范围的研究还比较滞后。美国2009年实施“邻苯二甲酸酯行动计划”,对8种毒性明显的塑化剂加强管控;且对玩具、儿童用品、可食用产品甚至工作环境中的塑化剂含量都有明确限制。

  樊继彩指出,我国仅对3种给出了迁移限量,欧盟则对7种给出迁移限量。塑化剂的监管需尽快建立标准、迎头赶上。“厂家尽可能选择更为安全的包装材料,监管部门实现源头到终端的监管,让食品去‘塑化’是当务之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