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T未了局:中国企业遭经济损失

http://www.e23.cn2014-10-1021世纪经济报道

    摘  要:10月6日,为苹果公司供货的明星企业GT Advanced Technologies(GTAT)申请了破产保护。当天,GTAT的股价从前一交易日的11.05美元狂泻至0.8美元,跌幅达到92.76%,市值一日蒸发14亿美元。

项目,首期投资大约在3~4个亿,内容为提供蓝宝石的2、4、6英寸解决方案。随后,GTAT介入了该项目,贵州皓天于是把投资金额从3亿多暴增到了20多个亿,并且购买数量惊人,达到360台,相当于买下了GTAT整整一年的产能。而贵州皓天的原意,“是阻止其他竞争厂商介入该行业”。

  随后,贵州皓天把全部订单总价的20%(相当于6个多亿人民币)都付给了GTAT,但只拿到了对方的20多台设备。

  “目前,GTAT一共交付给贵州皓天的设备是150台左右,每年的销售额为3000万-4000万元,这和当初的目标差距太大。”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还表示,目前贵州皓天的生产成本,以2英寸产品为例,大约可以做到8-9美金/片,但是目前的售价只有3美金/片,销售额甚至不能覆盖折旧。

  “究其原因,是GTAT在销售炉子时所提供的数据,都是实验室数据,其完全没有大规模量产的经验,而很多中国企业都是迷信美国大厂家,所以受骗上当。”上述人士向记者补充表示。

  沉默背后

  这种情况并不是贵州皓天一家独有,而是非常普遍。与贵州皓天合作后,GTAT在蓝宝石设备领域宣布扩产,又向广东赛翡出售800台设备;海宁上城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投资5亿元人民币,引进GTAT新一代蓝宝石生长系统,建成年产600万片的蓝宝石衬底生产线。这些项目建成后,也都没有达到GTAT所承诺的成本和产量的要求。

  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际上国内很多投资LED蓝宝石衬底产业的项目都很浮夸,远没有达到其当初计划的量,大多数项目的设备开工率不到1/3。并且,目前很多LED蓝宝石企业是在做探索性试验,虽然对外号称单笔合同在百台以上,但一般首期引进数量多在5-30台之间。

  GTAT不仅向中国大陆的企业销售设备,也同样向海峡对岸的台湾客户销售。台湾企业鑫晶钻也是GTAT的客户之一,其在发现GTAT设备未能达到合同要求时,将GTAT告上法庭,最后GTAT败诉,需要返还鑫晶钻2400万美元的设备金额。

  但是与台湾的企业不同,大陆企业在发现问题后大部分却选择了缄默。

  上述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报道记者透露,之所以大陆企业无一选择将GTAT告上法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或许在于,项目投资时很多都动用了政府的资金,一旦披露具体细节,政府的投资或会打水漂,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保持沉默”。

  此外,GTAT在和中国厂商签订合同时,是通过其设立在香港的一家公司,而不是GTAT母公司。这意味着如果有中国企业状告该香港公司,其可以选择破产,却对其母公司没有任何影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