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时五年的诉讼长跑,五粮液投资者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根据公司公告,经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五粮液向141名原告一次性支付人民币1344万元,赔偿原告因公司虚假陈述造成的投资损失。
登记股东和起诉人数
相差悬殊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11年五粮液年报,公司登记股东人数近30万。不过,在两年诉讼时效届满,最终只有154位原告起诉并立案。截至目前,141位原告调解获赔。为何登记股东和起诉原告人数相差如此悬殊?
显然,发起诉讼的股东人数相对于五粮液登记股东约万分之五。根据以往案例,往往仅有1%~2%的登记股东起诉,由此可见五粮液案投资者起诉比例之低。
综合业内律师的观点,之所以出现以上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投资者维权信息匮乏,绝大部分投资者根本不知道上市公司信披违规被处罚,权益受损可以依法起诉;其次,顾虑地方保护、司法不公等因素,大部分投资者对依法维权缺乏信心,并对诉讼费、律师费有所顾虑。
“其实,证券索赔案件前期成本较低,主要是预交给法院的诉讼费,一般是索赔金额的2%。一旦胜诉,还可以退回。律师费通常是风险代理,打赢官司获赔后再按约付费。”厉健律师表示。
一位投资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自己本符合索赔条件,但一直在观望案件进展。由于法院在近两年时间一直没有正式受理案件,他对打官司没有太大信心,因此错过索赔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