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采购频出残次品,其中2000元的普通电脑报价高达9万元。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在《我财经》节目中说:“这些年政府在采购方面的规则已经有很大完善,总体上花钱是要通过招标采购来实现的,但还是能够看到不少漏洞,像2000元钱的电脑按9万买进来,这肯定是流程上、把关上有了问题,甚至是内外勾结做了手脚。”
何重大改革,都必须于法有据。
【点评】林耘
【追问1】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国资改革要依法推进。那么最近国资委通报说,有个别央企内外勾结低价转让国有股权。那么这次四中全会公报出来以后,这样的行为能有效得到遏制吗?
【追问2】我们还注意到一篇人民网的解读,它总共解读了四中全会公报的九大看点,其中就包括把法治建设纳入政绩考核、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将被追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等等,那么您觉得这次公报还有哪些看点?
【播报】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二位的新闻。
来关注一下楼市方面的最新动态。在各地放开限购、央行松绑限贷,以及官方降低住房公积金利用门槛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祭出之后,中国主要城市住宅新盘入市和成交逐步回升。而连续三个月下跌的一线城市房价也出现反弹,土地市场正在升温。中新网援引中原地产发布的数据称,截至本月23号,10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22宗,合计成交规划建筑面积234.96万平米,33%的平均溢价率创下了今年4月份以来的新高。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虽然土地成交总量受供应量影响出现下调,但从溢价率的变化趋势看,虽然今年无法与去年全年相比,但10月已经出现上行趋势,土地市场在10月份有所复苏。
【点评】林耘
【追问】如果要盘点这两年频现老板“跑路”或着“失联”的商帮,那么赣商商帮相对是块净土,但不幸的是,这座最后的堡垒近日也失守了。几乎所有的悲情老板都有一个类似的剧本,就是融资过度了,投了房地产,借了高利贷。那么您觉得商会文化能否耐得住经济严冬?
【播报】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三位的新闻。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收支数据显示,前3季度,跨境资金总体保持净流入态势,外汇供求在震荡中趋向基本平衡,但三季度银行结售汇出现了季度逆差。同样是在三季度,外汇储备也出现了大约1000亿美元的负增长。那么为何在外贸顺差增加、人民币汇率回升的情况下,跨境资金依然出现阶段性流出呢?我国是否面临资本大量外逃的风险呢?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认为,当前我国有资本外流,但并没有资本大量外逃的风险。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央行逐步淡出外汇市场干预,就意味着贸易顺差必然对应着资本流出,而且贸易顺差越大,资本流出规模就越大,而未来外汇储备增长放缓也可能会成为常态,外汇储备将进入“有增有减”新时代。
【点评】林耘
【播报】继续来看财经今榜第四位的新闻。
价格“猫腻”似乎是政府采购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法治蓝皮书》显示,部分地方政府采购办公用品过程中,有79.86%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其中最极端的一个案例是,一台普通的台式电脑,政府采购价达到惊人的9万多元,而市场价不过才2000多元,相差近30倍。然而无独有偶,今年9月湖南邵阳县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当地政府原本打算为学生更换10万套桌椅,却没想到花1500万元招标采购回来的全都是“次品”。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表示,一般政府采购都是找生产商采购,如果没有资质的企业蒙混过关了,其中要么是企业弄虚作假,要么是采购部门有漏洞。而政府采购专家谷辽海也认为,产品验收环节要进一步明确验收方及其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提供的产品与投标文件不一致,或者存在玩忽职守情节的,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这一点在目前的《政府采购法》里还没有规定。
【点评】林耘
【播报】来看财经今榜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