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采购频出残次品,其中2000元的普通电脑报价高达9万元。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在《我财经》节目中说:“这些年政府在采购方面的规则已经有很大完善,总体上花钱是要通过招标采购来实现的,但还是能够看到不少漏洞,像2000元钱的电脑按9万买进来,这肯定是流程上、把关上有了问题,甚至是内外勾结做了手脚。”
政府采购频出残次品,其中2000元的普通电脑报价高达9万元。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在《我财经》节目中说:“这些年政府在采购方面的规则已经有很大完善,总体上花钱是要通过招标采购来实现的,但还是能够看到不少漏洞,像2000元钱的电脑按9万买进来,这肯定是流程上、把关上有了问题,甚至是内外勾结做了手脚。”
林耘表示,要避免这一问题,需要信息足够透明,需要有举报制度配合,还需要跟反腐败结合在一起。对投标企业违规违章的处罚必须严厉,对内部人员的处罚更要严厉,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其占便宜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继续来看财经今榜第四位的新闻。
价格“猫腻”似乎是政府采购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法治蓝皮书》显示,部分地方政府采购办公用品过程中,有79.86%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其中最极端的一个案例是,一台普通的台式电脑,政府采购价达到惊人的9万多元,而市场价不过才2000多元,相差近30倍。然而无独有偶,今年9月湖南邵阳县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当地政府原本打算为学生更换10万套桌椅,却没想到花1500万元招标采购回来的全都是“次品”。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表示,一般政府采购都是找生产商采购,如果没有资质的企业蒙混过关了,其中要么是企业弄虚作假,要么是采购部门有漏洞。而政府采购专家谷辽海也认为,产品验收环节要进一步明确验收方及其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提供的产品与投标文件不一致,或者存在玩忽职守情节的,就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这一点在目前的《政府采购法》里还没有规定。
【点评】林耘
网罗财经热点,聚焦消费话题,欢迎收看我财经。我是赵巍娜,大家也可以通过扫描屏幕右下方二维码,收看我们节目的精彩视频。以下是今天节目主要内容:
1、【导视】媒体解读四中全会公报,会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稍后请评论员林耘带来分析解读。
【播报】综合十大财经网站,“财经今榜”第二到五位的新闻是:
2、【导视】10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22宗,33%的平均溢价率创半年新高。
3、【导视】国家外汇局的数据显示,前3季度,跨境资金在震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4、【导视】政府采购频出残次品,其中2000元的普通电脑报价高达9万元。
5、【导视】北京市人大调研发现,在北京的各类临时执法人员高达20万以上,是正式工的3倍。
【播报】首先,来看财经今榜的头条新闻。
十八届四中全会昨天闭幕。全会在依法治国方面有哪些新提法、新举措?全会公报又有哪些看点?今天我们就和评论员一起聊一聊。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媒体和专家是怎么解读四中全会公报的。中国网的一篇文章解读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整体部署,强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则从财经方面解读说,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出,因此最近一两年内,财税立法必然是重中之重。而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则表示,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资改革也要依法推进,对国有资本改革和监管的任何制度、任何手段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