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1月17日,随着快递派送环节的高峰期到来,“双十一”网购投诉也日渐升温。连日来,不少读者向党报热线反映所遭遇的网购陷阱。记者采访后发现,网购质量和诚信度亟待提升,消费者仍需提高警惕。
11月17日,随着快递派送环节的高峰期到来,“双十一”网购投诉也日渐升温。连日来,不少读者向党报热线反映所遭遇的网购陷阱。记者采访后发现,网购质量和诚信度亟待提升,消费者仍需提高警惕。
陷阱1卖家以次充好交易之后失联
以次充好是很多不良商家常用的伎俩。在平阴县做服装生意的杨女士就中了招。
11月初,赶集网一个名为“大量批发外贸服装,种类众多,四季货源均有,价格实惠”的帖子吸引了杨女士的注意力。帖子称:“本公司是东莞市专业批发外贸库存尾货服饰的服装批发公司,女装毛衣打底衫100件起6元,200件起5.5元。”不过,帖子里并无详细的样板和报价。
按照帖子里留下的联系方式,杨女士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详细的样板和报价。11月6日,杨女士选购了140件外套和100件毛衣,总计5400元。当时对方承诺,先交30%货款,其余尾款等到货后可由物流代收。而发货后第二天,对方又声称,“双十一”物流太忙,不提供代收服务,杨女士在确认物流已抵达后,可先将尾款通过银行转账,对方收到货款后会通知物流放货。
11月10日,快递到了,杨女士如约支付了尾款。可打开包裹一看,她傻了眼,衣服倒是有包装袋、有标签,可是没一件是约好的服装,许多衣服还有破洞、油渍,“看起来简直像洋垃圾”。
杨女士联系对方,结果对方电话成了空号,QQ也被拉黑了。 陷阱2制造交易故障假象诈骗货款
与销售旧货、假货的商家相比,还有一种网络商家通过制造交易困难假象,诱使消费者通过转账的方式直接汇款,达到预期收入后便消失跑路。
家住长清区龙泉街的张女士今年9月份在一家淘宝店铺看到一款中意的新潮大衣正在抢拍,平时售价3000多元的大衣只需要500元,于是张女士迅速拍下,但付款时却总显示无法付款。张女士迅速联系店铺,工作人员告知,根据淘宝最新规定,想要购买抢购特价产品,与支付宝相关联的银行卡内最少要有2500元。
此时,张女士突然接到号码为400开头的电话,并告知是淘宝客服,卖家已经向淘宝备案,如果银行卡内没有2500元,可不使用支付宝,直接通过银行转账。“店铺一直在催,我怕大衣被抢光了,便通过银行卡转账了。”张女士说。结果,钱打过去了,但衣服没收到,白白上当受骗。陷阱3价格先涨后跌老伎俩屡试不爽
产品“先涨价后降价”的伎俩,每年都有不少商家使用,今年也不例外。一些商品先提价20%再按6至7折出售,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招数。还有些电商,在推送专题和首页上大肆宣传打折优惠,消费者下单时却发现,大部分优惠产品处于“无货”状态。
11月11日凌晨,市民李天(化名)守在电脑前严阵以待,只要过了1点,妙味珍旗舰店原价53.35元的蔓越莓干21.3元就能抢到手;按照“双十一”聚划算价格,原价75.66元的250克猴头菇也能便宜43.96元。今年“双十一”,他在这家店抢了不少“便宜干货”。
等抢购告一段落,李天再次浏览自己抢购物品的时候,却发现“没占到便宜”。11月10日之前,自己购买的这款蔓越莓干一直是以24.8元的价格成交;猴头菇则一直是36.9元,对比“双十一”促销价31.7元,不过是便宜了5.2元。而且该店所有促销产品也都恢复到了11月10日之前的价格。
“这是先涨价又降价!”感觉受到欺骗的李天找客服反映,对方却说我们做到了宣传中的承诺,“双十一是全年最低价,买贵退钱”,其他的都没有问题。他又向天猫举报,却一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