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屡上黑榜挡不住孔雀石绿 水产品违法添加魅影难消
摘 要: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这些听起来极其拗口的化学名词,却屡屡出现在水产品的检测结果中。2014年12月底,上海食药监部门检测后,对13个批次不合格的水产品进行下架、召回。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孔雀石绿“魅影”难消?记者进行了调查。
遍,后来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同时健全了猪肉的追溯体系,几乎每一头猪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发现后的第一时间就能追溯并严惩源头,现在瘦肉精已经很少检出了。”
推广水产品追溯体系,为每条鱼装上“身份证”
事实上,各地都在探索实现水产品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追溯。
上海仪电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物联网应用事业部总经理徐振介绍,该公司和上海一家水产品企业凡农合作,在凡农自产的所有淡水鱼及其制品上,加附一张轻薄的追溯卡,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能获得水产品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具体信息,尤其是养殖环节,可以具体到产自哪个鱼塘、鱼塘的深度、投放养殖的密度、喂养的饲料等。
“这些二维码标签的成本可以控制在一毛钱以内。”徐振说,有时候一箱鱼只需贴一个标签,对于商家来说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目前想要覆盖的难点在于,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企业自己没有动力去做。“做了对消费者是实质性的利好,对企业实际上是一种监控。”
据介绍,上海目前也已在制定地方法规,强力推进水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为消费者的舌尖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库。范守霖建议,一方面应利用行政手段,强制推广建立统一的水产品追溯体系;另外还应推进快速检测系统,鼓励大型超市、水产市场真正发挥快检的作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水产,将“抗生素鱼”一网打尽。
相关新闻
- 2013年12月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监测信息(2014-01-2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