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互联世界先把巨头加进“朋友圈”

http://www.e23.cn2015-01-08舜网

    摘  要: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作为中国第一乳企的带头人,当有媒体问到伊利董事长潘刚时,他的回答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沿着北纬40~50度,穿越地球的黄金奶源带。”

  “如果2015年有一次长假旅行的机会,你打算去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作为中国第一乳企的带头人,当有媒体问到伊利董事长潘刚时,他的回答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沿着北纬40~50度,穿越地球的黄金奶源带。”

  有趣的是,潘刚在2014年的飞行轨迹也几乎印证了他的回答:荷兰、瑞士、英国、美国以及新西兰,只不过,他的这些落脚点都是出差的目的地,而非一次次轻松的旅行。

  潘刚为了伊利的国际化不断地走出去,也让外国同行因为这个目标走进来。正如优秀的人总有属于自己的精英俱乐部,现在伊利的实力已经被全球乳业巨头们承认,成为了世界乳业巨头们争相“交友”的对象。

  初夏的6月, 排名世界乳业第5位的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Royal Friesland Campina N.V.)CEO郝瀚思(Cees’t Hart)携公司高管团队一行多人参观了伊利集团,双方就如何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中国乳品原料市场、加大科研方面的合作、共同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质量和安全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战略性商讨。潘刚在会面中将绘有草原民族特色的奔腾骏马皮画送给郝瀚思,希望双方在乳制品领域开展的各项合作都能如画的寓意一样“马到成功”。郝瀚思则对伊利液态奶车间“走向世界的伊利”展示墙上遍布伊利logo的世界地图印象深刻。

  郝瀚思并不是对伊利“印象深刻”的第一位国外乳企巨头的高管,一年之前,排在世界第6位、也是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Dairy Farmers of America Inc)总裁Rick Smith在伊利考察时,也对伊利的牧场管理、乳制品生产、检测等的水准“印象深刻”。当时Rick Smith还赶上了伊利奶牛学校开课,授课的恰恰是美国奶牛界最权威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桑德斯。

  Rick Smith那次考察后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过去,初冬的到来似乎并没有让位于北方的“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变得萧瑟,反而分外热闹起来。DFA的再次到来,这让中国乳业中心又一次受到各方关注。Rick Smith此来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与伊利签署在美国共建全球样板工厂的协议。

伊利:互联世界先把巨头加进“朋友圈”

  11月12日,在内蒙古官方及众多媒体的见证下,双方共同签下了这个颇具分量的协议,并正式把工厂选址定于“美国乳都”堪萨斯州。由此,美国将迎来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奶粉厂。消息一经aa传出,让美国、乃至全球乳业深感触动——不仅因为此次两国的龙头企业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工厂规模十分罕见,更重要的是,由乳业正蓬勃发展的中国与渐趋饱和的美国的两家乳企共同打造的工厂,在美国乳业的历史上从没有过。

  但对处于热议焦点的伊利与DFA来说,从去年双方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后,这一天的到来可能早已是自然而然的事。特别是对善于在平静中酝酿大格局的潘刚而言,或许一切更在预料之中。潘刚在签约仪式上话并不是很多,但透露的信息却足够耐人寻味:“希望本次牵手能为中美两国的乳业合作开启一个黄金的时代,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和美国奶农,更多地为全球乳业产业链的完善做出贡献。”

伊利:互联世界先把巨头加进“朋友圈”

这番讲话赋予了外界充分的想象空间:按照协议,合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牧场管理、生产、检测以致产品研发,都在其中。工厂投产后产品不仅供应中国,也会为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服务。对于已经跻身全球乳业前10名的伊利而言,除了进一步增强在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外,更有望将之前在资源、技术、研发、品质等方面的全球化运作融会贯通,是一次非常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