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年关将近,不少消费者都选择珠宝类产品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商家也是如此,有些商家搞优惠促销,有些商家搞线下宣传,还有些商家在礼品包装上做功课。然而有些商家偏偏“不走寻常路”,在产品质量上玩起了猫腻。
何?
工作人员:不清楚。
记者:那么还是需要您这边专门处理此事的同志回答。
工作人员:那你就找他们联系吧。
记者:请问是你们哪个部门负责,联系方式您有吗?
工作人员:不清楚谁负责,联系方式你自己查。
(至此,通话结束)
珠宝玉石也是态度决定一切
面对这位工作人员如此“幽默”的回答,记者不免感叹,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产品。如此敷衍的态度,拐弯抹角的回答,怎么能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产品?
确实,珠宝企业通常问题比较多,但像金六福珠宝这样,连年登上各省各市质监局的“黑名单”,又在2015年第一个月连续遭到两次曝光,那么不禁请问,您把消费者当成什么了?
姑且不说态度问题,就拿产品本身来说。标签与标识物不合格问题我们就当您这家企业是百密一疏,那么贵金属“缺斤短两”的现象又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金六福珠宝这种“大牌子”企业,竟然也像地摊一样,做起了漂白充填染色翡翠冒充和田玉的生意。
管中窥豹,的确现在珠宝市场乱象丛生。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品牌企业为追求规模快速扩张而采取加盟店经营模式,通过收取加盟费、标签费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做法对加盟方管理松散,在进货渠道、合格检验、标签管理、商品知识、人员培训等方面均不做认真把关,导致最基本的标识标签问题出现大范围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