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出境游宜理性 无需抢购洋奶粉

http://www.e23.cn2015-02-15舜网

    摘  要:又是一年新春到,家家户户喜庆时,然而最近一些有关“抢购洋奶粉”的新闻突然层出不穷,一时间各种洋奶粉的消息被散布在大街小巷,诸如“中国人买光德国奶粉”等等。

重新规定,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政府相关部门的抽查来看,我国规定对婴幼儿奶粉企业所用的原料抽检率不低于15%、对婴幼儿配方奶粉每周抽查一次、技术监督部门派驻企业进行监管等,力度之大、频率之高,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另外,由于国外奶粉企业的市场发展缓慢造成技术老化,国外奶粉企业经常从国内奶粉企业“挖角”技术人员,这在业内已经不是新闻。

  洋奶粉质量是否一定比国内好?

  洋奶粉质量是否一定比国内好,还要靠数据来说话。

  统计显示,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不合格进境乳制品名单中,共有430批次乳制品检测不合格。洋奶粉是重灾区,法国“法瑞康”婴儿配方奶粉、德国的“贝贝善”幼儿配方奶粉3段、德国“乐爱朵”配方奶粉、新西兰“爱恩思”婴儿配方奶粉、波兰“贝倍妙”等进口奶粉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也不乏大品牌洋奶粉。

  根据德国国内的报道,德国质检机构检测了14种德国奶粉的Pre和1段产品(Pre和1段为刚出生婴儿到6个月所食用的奶粉),某个德国大牌居然不及格,这些还是“正规的洋品牌”,另一方面,洋奶粉中有知名品牌,也有非正规的品牌,甚至有专门为中国市场注册的所谓“洋”品牌。后者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但他们利用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的不了解和盲目信任,将自己宣传为一线品牌、顶级品牌,甚至以次充好,加大了消费者的风险。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游客抢购洋奶粉”的新闻为什么一连几年一再出现,让人疑惑。2013年,香港某报曾经对奶粉中“反式脂肪酸”进行中外对比,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调查证实后,发现背后隐隐有国外利益集团操控的身影。“中国游客抢购洋奶粉”的新闻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值得思考。

  因此可见,购买奶粉不能光看姓“洋”姓“中”,要看产品本身的质量、服务和信誉。国家连续多年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从严推出相关的举措,目前乳制品行业从生产到监管,远比国外严格。中国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条件等,选择质量品牌信得过的国产产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曹乐平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