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携程和艺龙均是最早一批入局在线旅游市场的企业,正是华夏旅游、中青旅、携程、艺龙的布局,2000年前后,旅游产业信息化开始启动。因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3年非典爆发影响,刚起步的在线旅游经历一场大浪淘沙。
而移动互联网将这些局面彻底颠了个个。易观《2015中国互联网用户行为统计报告》显示,至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约7.29亿,其中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接近60%。同时,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Data的2014移动产业指数数据报告披露,2014年国内移动旅游行业的用户规模达2.8亿,去哪儿移动端用户覆盖率等于携程、阿里、艺龙和途牛之和,携程的移动端用户比去哪儿少1000万之多。而以移动端用户的年龄组别来比较,携程30岁以下的移动端用户占比为45%,去哪儿的这一比例则为57%。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大量普及,旅游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大大加强,因为移动互联网与年龄相对较轻的用户的高度重合,在线旅游的市场格局才发生深度改变。作为人口学者的梁建章,多次在公开场合以人口学视角阐述问题,自然更真切地感受到既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商业逻辑的改变,更是因为移动互联网背后的用户年龄构成所带来的商业环境变化。
此前在移动端始终犹豫不决的携程,在迎来梁建章重新掌舵后的第一件改变就是无线端的强调,俗称“手指+水泥”。然而,PC的时代基因和相对精英路线的舒适,决定了这样的转变远不是预想得那么轻巧和顺畅。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携程在移动端酒店的客单价为400元左右,相比一般的酒店App200元左右的客单价要高出了一倍,如此高的客单价不可能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受年龄和收入的影响,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价格主导性要强得多,一般会选择价格较为优惠的酒店预订和机票出行。虽然携程对外强调重点发展无线端,但是主要依靠的还是呼叫中心,移动端的主要用户依然是通过呼叫中心转接的传统用户。
向移动端的转型,涉及到整个产品供应体系的扭转和改变。而作为与携程同时代、演进路径大体接近的艺龙,同样面临来自移动互联时代的拷问。即言之,面对用户群体的改变,携程对艺龙的投资,对扭转携程自身的困境却并无显著意义。
过度解读此番收购,是对在线旅游市场内在格局的误判。收购艺龙不过是携程传统思维下的惯性战术,并不能破移动互联网下在线旅游的新式战局。携程和艺龙真正需要破局的,是再造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