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在华鱼龙混杂 售价不菲

http://www.e23.cn2015-07-04中国经济网

    摘  要:近年来,享有新西兰“国宝”称誉的麦卢卡蜂蜜开始大批进入中国市场,虽然价格昂贵,但仍然受到不少国人追捧。新西兰媒体日前报道,中国市场上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并没有一个官方的标准,而事实上,就连新西兰本国对于什么是正宗的麦卢卡蜂蜜也没有一个全行业共识。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直接导致市场上出现的麦卢卡蜂蜜鱼龙混杂,让人难辨真假。

  每年出产不到2000吨,销售竟高达10000吨

  新西兰“国宝级”蜂蜜

  真假难辨

  近年来,享有新西兰“国宝”称誉的麦卢卡蜂蜜开始大批进入中国市场,虽然价格昂贵,但仍然受到不少国人追捧。新西兰媒体日前报道,中国市场上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并没有一个官方的标准,而事实上,就连新西兰本国对于什么是正宗的麦卢卡蜂蜜也没有一个全行业共识。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直接导致市场上出现的麦卢卡蜂蜜鱼龙混杂,让人难辨真假。

  抗菌成分受到追捧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还是要追本溯源,明确麦卢卡蜂蜜的基本定义。

  蜜蜂采蜜,因花朵品种不同,形成了不同口味的花蜜。蜂农在特定区域放蜂,可以造就不同口味的蜂蜜。麦卢卡则是一种桃金娘科灌木,在新西兰南北两岛都有分布,花期从北至南,大约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所以,生产麦卢卡蜂蜜也是一个运动的过程,由蜂农从北至南选择麦卢卡树分布地区采蜜。

  时下,在国际市场上最流行的新西兰蜂蜜就是麦卢卡蜂蜜,主要原因是科研发现,麦卢卡蜂蜜中含有被称为“麦卢卡因子”的活性抗菌成分,对人体有益。据说,麦卢卡蜂蜜还可以医治人畜外伤。

  虽然在科学界,蜂蜜究竟对人体有多大药用价值存在争议,但由于含有抗菌成分,麦卢卡蜂蜜已经成为新西兰重要的出口产品,在中国、英国等不少国家受到追捧,价格更是逐年上涨。

  两种体系相互竞争

  麦卢卡蜂蜜名义上属于“独花蜜”,但没人保证蜜蜂只在一种植物上采蜜。因此,在判断某种蜂蜜是否属于麦卢卡蜂蜜的问题上,认定标准尤为关键。

  无论在哪里购买的麦卢卡蜂蜜,包装上一般会有UMF或MGO的字样,并附有相应数值和加号。UMF和MGO是新西兰并存的两种认证体系,相应数值则是蜂蜜的不同分级。

  UMF取“独特麦卢卡因子”之意,MGO则是麦卢卡蜂蜜主要成分甲基乙二醛的缩写。两个标准对蜂蜜检测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前者检测抗菌成分,后者检测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的含量。

  严格意义上说,UMF体系是一种经过注册的标准体系,其检验机构名为“活性麦卢卡蜂蜜协会”。UMF体系授权加入的企业使用UMF和相关数值。根据UMF官方网站,目前允许使用该体系的厂家有67家(其中有不同厂家隶属一家企业的情况)。

  MGO是一个注册商标,拥有者是新西兰健康产品企业蜜纽康。其蜂蜜在新西兰市场也获得一定认可,根据MGO体系进行的检测也成为衡量麦卢卡蜂蜜的一种方式。

  除蜜纽康使用红色蜂巢形状背景、黑色MGO字样注册商标的产品外,也有企业产品标有MGO或Methylglyoxal字样和数值,表示使用MGO体系对蜂蜜产品分级。

  一般来说,UMF有“5+”、“10+”、“15+”、“20+”和“50+”等;MGO较为常见的有“100+”、“200+”、“550+”等,数值越高,单价越贵。

  这只是两个不同体系,至于孰优孰劣,在现有科研水平下,可能研究人员也难作出评判。网络上的确存在两个体系互换的公式,但由于检测的内容有差异,很难有标准结论,这也造成两种体系实际上的竞争关系。

  标志混乱售价不菲

  由于有科学研究支撑,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在全球范围内销量不低。除传统蜂蜜企业外,贸易商和食品企业也涉足这一行业,其中有不法商人造假售假,在假冒蜂蜜产品上标注UMF或MGO出售。情况一度演变到销量远超产量,逼得英国零售商在真品上额外贴“安全标签”。

有媒体披露,新西兰每年大约只出产1700吨至2000吨麦卢卡蜂蜜,但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以麦卢卡名义出售的蜂蜜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