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手中的公交卡“完好无损”,退卡时竟被扣掉“磨损费”,直至公交卡押金全部扣完。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公益性垄断企业,一些城市的公交卡企业打着折旧费、维护费、磨损费等各种名目变相收费,“蚕食”着公交卡押金,让押金“有去无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利用押金收取“磨损费”既是变相逐利,又是故意模糊公众视线的“障眼法”。
虽是区区一件小事,却“磨耗”着公众对公益性企业的信任,相关部门要积极监管,谨防押金沦为部分人利益的“小灶”。
业内人士还指出,公交卡押金收取多少、利息如何,资金怎么运营,都应该公开透明,更要建立一个畅通的渠道,让市民对此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