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之下,还有多少“概念水”在市场横行?

http://www.e23.cn2015-07-24新华网

    摘  要:自5月24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正式开始实施至今已近两个月,国标中对“概念水”进行了规范,不得使用“活化水”“小分子团水”等称谓。为了给企业一定的缓冲期,国家卫计委规定,2016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水才需要符合上述标签标识,此前生产的水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饮用包装水企业有恃无恐,继续打出各种明显违规的宣传口号,市面上各种“概念水”仍在火爆销售。饮用水行业如何才能告别混乱走向规范呢?

的矿泉水,其实际效果并非如此。钟凯表示,其同事曾测过几种矿泉水,这些物质的含量并不比自来水高,有的甚至还不如自来水。

  即便国标规定名称中不得标注一些特殊内容,但不少企业仍在打擦边球,在品牌名称、宣传推广上下功夫。“水的同质化程度太高,新企业如果出来卖纯净水是死定了的。”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说,因此不少高端水就是做嫁接和功能化,制造自己的品牌卖点并提高附加值,最终提高定价,这样才会有操作的空间。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国标规定2016年之后很多概念都不能出现在标签里,但一来不少企业已经提前设计好了产品、包装、宣传的途径,不可能全部推倒了重来,于是利用今年还有半年的售水旺季,先打出自己的口号,在市场上混个脸熟;二来就算这些产品的品名最终需要更换,企业也可以把一些功能和概念藏在产品说明、营销推广、网站链接等里面,而不是直接在品名或包装物本身体现,打擦边球。

  终结“概念水”要国标更要严格执法

  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不少“功能水”,大多是通过暗示吸引消费者,有无科学依据尚难判定。一些产品如果使用了医学用语,或用食字号冒充健字号,宣传保健功效的话,还可能涉嫌违反相关规定。对于那些不在名称中出现,但在宣传中暗示、明示消费者的商家也需加强监管。

  朱丹蓬说,严格而言,包装物或网站链接上进行功效宣传,也是属于违反国标或相关规定的。但饮用水行业这两年仍处于比较混乱的洗牌期,相关部门如果抱有“民不告官不究”的心态,就可能存有不少漏网之鱼,因此需要出台相应细则、加强执法力度。

  “功能水多属厂家炒作,水质本身并不具备神奇功效。”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饮用水中的添加剂效果有多大尚待评估,但肯定不占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主体。“人体所需水分主要来源于主食、蔬菜水果和粥汤以及饮用水、饮料等三大部分,无论是哪一种饮用水,其中的矿物质含量都无法与膳食相比。”

  钟凯说,凡是能治病的“神水”都涉嫌虚假宣传,它们不会给你带来健康,只会让你掏更多冤枉钱。遇到这样的情况,请迅速拨打12320向卫生监督部门举报,也可以拨打12331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