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屡遭投诉:假货成顽疾 消费者维权取证难

http://www.e23.cn2016-03-12经济参考报

    摘  要:“互联网+”在带来经济新热点,让消费者尽享便利、低价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如假货泛滥、支付环节存安全隐患、配送体系不健全、投诉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从收到腐烂水果到假水晶、假茅台酒,一系列事件让电商成为被消费者投诉的重点领域。

  “互联网+”在带来经济新热点,让消费者尽享便利、低价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如假货泛滥、支付环节存安全隐患、配送体系不健全、投诉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假货横行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假冒伪劣产品之所以在电商中屡禁不止,与网络交易平台主体准入把关不严、盲目追求增长速度有关。同时,网上假货泛滥,仅靠电商,恐终究是扬汤止沸。政府、电商和消费者应三方合力,尽快祛除电商发展中的“毒瘤”,以促其更快、更好发展。

  网络购物乱象多

  当网络购物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方式之一时,电商售假的丑闻也随即频繁被曝光。

  知名电商唯品会深陷销售假名酒的风波——从去年年底曝出的假茅台,再到今年1月又被曝出假五粮液。在其1月8日回应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致歉函中,“与同类商品不相符”的真伪鉴定报告出炉后,其官方声明中100%正品的承诺也在事实面前被“打脸”。

  母婴类电商也未能抽身。2015年蜜芽宝贝爆出所售日本产Betta宝石系列玻璃奶瓶为假货,其获得授权销售的身份广受质疑。

  今年的“3·15晚会”于近日发布了一号热点投诉,多家电子商务网站均因售假被点名。截至目前,网络购物相关的投诉已经占全部投诉量的25%。

  根据中消协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3.93万件,其中在2万件远程购物投诉事件中,网络购物占比达95.41%。电商平台被投诉的问题有:一是商品质量不合格和假冒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七天无理由退货难落实;三是消费者个人信息遭泄露;四是网上支付安全难保障。

  近日,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平台共接到的全国网络消费用户涉及电商投诉数量同比2014年增长3.27%,其中以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乐视、小米、聚美优品、丰趣海淘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品牌)涉及的网购投诉占总投诉的43.74%,位列第一位;以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携程、去哪儿、饿了么、窝窝团为代表的O2O生活服务电商占总投诉24.05%,排在第二位;在2015年海淘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形势下,跨境电商投诉以7.53%位列投诉第三位;而互联网金融领域今年的投诉增长迅猛,同比2014年增长2.81%,排在第四位。

  跨境电商屡遭投诉

  消费者维权取证难

  尿不湿、奶粉、化妆品、保健品、奢侈品……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淘“洋货”。不过,随着跨境电商平台数量的增多,消费品类越来越全,消费者质疑售假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有一天我在楼下拉面馆看到了我的朋友,但我没打招呼,因为他的朋友圈显示他这时应该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排队买LV,而我应该在美国黄金海岸旁晒太阳。”这是一个段子,又不是一个段子。北京的翟女士就碰到了一位“假装在美国”的代购小妹。日前,翟女士就从朋友圈一个做美国代购的女孩那买了两万多的香奈儿黑色双肩背包,结果发现,对方只是一个从没去过美国的重庆大二女生,包当然也是冒牌货。近日,翟女士起诉“美国代购”安小姐在北京朝阳法院开庭。庭上,安小姐代理人承认安从没去过美国,但称包是上家卖的,微信也是转发上家的。

中消协分析认为,微商是近年来新兴的网络交易模式,发展迅速,但由于大部分微商是个人对个人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