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十一”来了,网购族的狂欢节拉开序幕。在众多网民跃跃欲试、期待“秒杀”的时候,往年“双十一”的窘境仍令人印象深刻:拍下的东西付不了款、买好的东西到不了货、到手的货品竟是假货、水货……
,也没有对网络购物商品验货的义务。有关验货的事宜,大多数品牌都由总公司的相关部门负责。
淘宝网上某代购fed鞋子的店主告诉记者,代购商品如果是正品,大都是内部员工或者职业代购人从非官方渠道拿货,基本不可能有商场购物小票,“都是自己打印的”。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小票据打印机,竟有数千结果。在某小票据打印机销售页面,标价仅100多元一台,店家还免费提供阿迪达斯、耐克、银联卡等各式各样的小票模板,11月已售出600多台。
三问物流
快递会不会成“慢递”?
每一年“双十一”,都是对全国物流行业的一次大考。不少消费者反映,在“网购节”期间,买下的商品常常迟迟收不到货,快递都成了“慢递”。
天猫商城向记者透露的统计信息显示,今年各大快递公司紧急征调100多架飞机解决“双十一”当天货运的问题。
同时,各家物流、快递公司还积极在高铁上拓展渠道。目前至少有5家快递公司已经参与高铁物流运营。
淘宝方面预计,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100万快递人员在备战天猫“双十一”。国内各家快递公司新增分拨中心超过150个,增加操作场地超200万平方米,其中,EMS的南京处理中心甚至可以容纳19辆飞机同时起降。各大快递公司新增了4000辆车,同时,为了应对北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今年几大物流快递公司还预备了铁路资源。
四问诚信
网购可能暗藏哪些陷阱?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双十一”之中暗藏不少“陷阱”,消费者应擦亮眼睛以防遭遇被“坑”。
陷阱一:打折之前,暗中抬价
先涨价再降价,这一实体店惯用的促销伎俩在今年“双十一”电商大战前夕已见端倪。
研究生小臧心仪某品牌的单反相机已久,一直在电商网站上观望价格。她告诉记者,几天前,她在某大型电器购物网站上看到该款相机标价5099元,“第二天早上再看,就涨到了5999元,这是在为‘双十一’打折做预热么?”小臧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资深网购族廖小姐对被电商炒得火热的“双十一”兴趣不大:“不少所谓‘优惠’是把价格抬高之后再折扣,算下来其实与之前差不多。而且这不是个案,有些商品‘双十一’前后只差几块钱而已。”
趁着“双十一”到来,大量上新品也是商家的促销手法之一。记者发现,新品的折扣往往很低,有的只需三四折,但算下来却并不便宜——商家为了让够“低”的折扣吸引眼球,暗中抬高商品原价。
“款式差不多的两件羽绒服,旧款的原价只要1200多,平日里五折销售。但新品的价格设置在1600元,就算打4折,价格也并不便宜。你以为你赚了,其实卖家才是赢家。”廖小姐说。
陷阱二:人气赚够,“特价”缺货
以某样“特价商品”吸引客户进店消费,从而带动别的商品销售,这种促销手法也不鲜见。然而,不少买家却反映,一些店铺里“特价商品”经常付款后不发货,卖家给的解释是“缺货”“售罄”或者“备货不足”。
“想给爸爸买一个剃须刀,搜到了一个价格最低的店铺,毫不犹豫地拍下了。为了不浪费邮费,我顺便还买了些别的东西。等了好几天,却发现到手的东西中没有剃须刀,卖家的解释是缺货,还主动将剃须刀的钱退给了我。”长沙市民姚雪说,剃须刀没买到,买了一堆别的东西,但又不想自己花邮费退回去,只好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