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四问“双十一” 吁消费者擦亮眼睛防被“坑”

http://www.e23.cn2013-11-11郑州晚报 

    摘  要:“双十一”来了,网购族的狂欢节拉开序幕。在众多网民跃跃欲试、期待“秒杀”的时候,往年“双十一”的窘境仍令人印象深刻:拍下的东西付不了款、买好的东西到不了货、到手的货品竟是假货、水货……

  陷阱三:

  假货水货,鱼目混珠

  低价商品中,也不乏品质存疑的假货、水货鱼目混珠。去年“双十一”,就有不少网购了“花王”纸尿裤的家长们通过微博等多种渠道控诉维权,反映孩子用了网购的“花王”纸尿裤,出现红屁股、水状疱疹溃烂的症状。

  以次充好的现象更容易发生在“山寨”流行的电子数码产品领域,长沙某高校大学生王予明告诉记者,他“双十一”网购的某知名品牌无线鼠标,用了半年后无线接收器丢了,想在当地找售后配,却被告知是仿品。“这样的商品卖家‘双十一’这天卖了数千件,恐怕大多数消费者都被蒙在鼓里。”王予明说。

  陷阱四:商品低价,运费“坑人”

  “价格战”之余,消费者往往不太在意的网购运费其实也暗藏着“猫腻”。有不少消费者爆料称,促销商品很低价,运费却是“天价”。

  “买了一套沙发,价格挺便宜,邮费当时付了200元。没过几天,物流却打电话来让我去郊区一个地点自提,否则送货上门要加价300元。我一个人怎么可能搬得动沙发?咬咬牙只好多花300元。”长沙的何女士告诉记者,大件物品的物流费用并不高,但快递费用却不便宜,商家模糊了二者的界限,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运费变为另一个“盈利空间”。

  陷阱五:“双十一”最低,只是传说

  “都说‘双十一’全年最低价,可事实却不是如此。”网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的“双十一”,天猫一家服装店声称“不定时涨价”“越早买越便宜”,她做足功课,甚至为了抢到低价,11日凌晨特意起床“秒杀”,终于以“年度最低价”购买了上千元冬装。

  “双十一”过后几日,卖家果然恢复了原价,刘女士很得意。不承想,没过几天,卖家将价格调到了更低。更让人恼火的是,不久之后的“双十二”、圣诞节、元旦节,价格又一再突破“新低”,刘女士彻底觉得自己上了当:“‘双十一’最低,只是个传说。”

  综合新华社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