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模式成“范本” 国产手机再陷同质化危机

http://www.e23.cn2014-06-03经济参考报

    摘  要:小米模式的成功吸引了众多国产手机的效仿。5月以来,包括爱奇艺、华为P7、锤子等多款国产手机接连走入公众视野。但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一款中意的手机却变得困难。因为国产手机看起来都太相似了———类似的配置、类似的卖点、类似的价格。

化是突围方向

  盘点众多国产手机,核心配置和代工厂商基本类似,市场营销借鉴小米,但这样的玩法却让国产手机再次陷入2G时代曾遭遇过的同质化危机。

  不可否认,当智能手机产业基础核心部件及系统等创新仍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时,极具中国特色的小米模式为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提供另类的发展道路。然而事异时移,随着产业及市场的变化,小米模式本身的发展也正在遭遇天花板。造成这种天花板的原因不仅来自于对手的追随和模仿,更重要的是小米模式本身是否还能继续适应产业、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快速易耗品。单机销量已经不能准确衡量手机厂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用户的重复购买率。记者了解到,苹果用户的二次购买率高达80%,而国产手机用户的二次购买率则低于50%。这充分表明,如果不用心经营,用户来得快走得也会很快。

  所以,对国产手机来说,想要培养忠实的而用户,必须找到卖点。记者调查发现,在手机技术专利短期难以追赶的情况下,提升手机设计和完善使用细节等差异化方向或许是国产手机的突破点。

  有消费者说,“我们不能苛求国产手机都向iphone看齐,但是至少可以在某些功能上取得突破”。这方面,有些国产手机已经做出了尝试。例如,中兴努比亚就推出了“可以拍星星的手机”X6,而VIVO也推出的主打拍照的Xshot。只不过,接近3000元的售价,可能会让这两款手机在竞争中乏力。如何平衡好性能和价格,还是考验国产手机的一道独木桥。

  “智能手机没有满足的需求还有很多,所以,未来手机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青橙手机CEO王迅告诉记者。

  业界人士表示,2G时代的教训告诉我们,同质化、盲目化竞争是国内手机厂商实现电商转型不能触碰的“红线”。凭借低成本、低价格优势,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聚拢人气,但产品质量、性能方面存在的巨大落差,终究会使产品遭市场遗弃。因而,国内手机厂商要想有所作为,尚需练好“内功”,走差异经营路线。而陷入“小米模式”画下的框条之中只会自我束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