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换量 种植牙行业规模或快速增长
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22年12月到2023年3月开展全面覆盖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口腔种植价格专项治理工作,并对目前种植牙费用中占比较高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全流程调控。
业内人士表示,《通知》的下发,意味着国家层面对一直受民众诟病的种植牙治疗的专项治理的决心,不仅打破了非医保支出的治疗不受管控的常规论断,也明确了民营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同样会纳入管控范围内。
口腔种植专项治理全面铺开
《通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缺牙修复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口腔种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开展全面覆盖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口腔种植价格专项治理工作。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国家层面就提出对种植牙开展集采。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要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对种植牙集采做出明确指示。到了5月,九部委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部署“规范牙科医疗服务和耗材收费”。
随后,种植牙集采和整治提速。8月1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全面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8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推进种植牙集采,围绕种植牙全流程做好价格调控工作,切实降低患者负担。9月6日,国家组织医药集中采购工作会议及药品和耗材联采办召开视频会议,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再次公开强调,加快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专项治理和种植牙耗材集中采购。
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梁嘉琳表示,在过度逐利的动机驱使下,部分种植牙医疗机构存在实施诱导消费、不当医疗行为。甚至有患者反映,有的医疗机构以虚假的补贴或低价宣传等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还有的医疗机构将本可进行填充治疗、根管治疗等保牙治疗的牙体完全拔除,替换成价格在8000元至20000元之间的昂贵种植牙体。
国家医保局相关人士表示,口腔种植是缺牙修复的重要方式,与固定义齿、可摘义齿等常规修复方式相比,种植牙的功能、结构、外观更接近天然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种植牙需求连续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但该领域收费不规范、费用负担重等问题也日益成为民生痛点之一。”该人士指出,群众对口腔种植“天价收费”、宣传虚假补贴、用低价广告欺骗患者、用“好处费”“介绍费”买卖客源等问题反映强烈。
根据国家医保局对《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结果公告,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公众232条反馈中高达90%的人同意对口腔种植领域专项治理。
上述人士表示,此次征求意见中90%的人反馈支持,其中,60%的人对口腔种植领域“天价收费”、宣传虚假补贴、用低价广告欺骗患者、用“好处费”“介绍费”买卖客源等问题反映强烈,呼吁口腔种植专项治理方案尽快落地。有群众留言“不要让退休金都进了牙科医院的口袋”“希望尽快集采,想等降价后再去种牙”,还有群众专门附了自己种植牙相关费用清单及发票。
梁嘉琳表示,此次专项整治是改善中国牙病患者口腔健康、提升我国口腔卫生服务水平迈出的重要一步。让种植牙体生产流通企业不需要通过“带金销售”挤进各类医疗机构,从而让口腔医疗从“医美化”回归到严肃医疗的本来面目。
技耗分离 规范收费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口腔种植的费用大致分为种植体、牙冠和医疗服务三个部分。因此,《通知》明确,将有序推进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技耗分离”,即种植体植入费与种植体耗材系统价格分开计价;牙冠置入费与牙冠产品价格分开计价;植骨手术费与骨粉、骨膜价格分开计价。
“种植体、牙冠两个部分的价格需要通过集中采购和竞价挂网产生,而医疗费用则明确了具体量化指标。”上述人士说。
上述人士坦言,经前期调研了解,目前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高端品牌种植体4000元至6000元每套,其他种植体2000元至3500元每套,流通过程存在价格虚高空间。第三方加工厂采购的牙冠大多在1000多元,自制牙冠价格更高。同时,医疗部分费用,以各省份公立医疗机构单颗常规种植为例,医疗服务部分的平均费用超过6000元,一些省市费用超过9000元,已经成为种牙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此背景下,《通知》明确,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为一颗牙4500元,三级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的调控目标参照当地医疗服务分级定价的政策相应递减。但对于经济发达、人力成本高、口腔种植技术领先的地区允许价格向上浮动不超过20%,针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口腔种植专业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医疗机构与口腔种植成功率高;公开服务质量信息、承诺接受监督和检查的医疗机构可以分别上浮10%,这意味着,部分特定地区和机构,目标调控下最多放宽至6300元。
“虽然4500元并没有很低,但需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刀切的单一标准。”上述人士表示,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4500元,是指门诊诊查、生化检验和影像检查、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等医疗服务价格的总和,不含种植体和牙冠。
他强调,4500元目标是“控高”,将目前的价格畸高降下来,但调控目标并不应该成为地方治理的“托底线”。当前医疗服务项目总价高于调控目标的地区,需要医疗保障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价,达成调控目标;有条件将总价导入更低区间的地区,不应止步于达标水平。
此外,也应认识到,调控目标是医疗机构的“高线”,不是绝对的“高限”。上述人士表示,公立医疗机构的具体收费以当地医疗保障部门制定公布的价格政策为准,实际收费有所突破可能与患者需要植骨、软组织移植等额外服务有关,有的种植前还需要额外拔牙或牙周治疗,并不一定表示存在不合理诊疗和收费。
“我们希望通过公立医院发挥价格‘锚’的作用,把调控目标的治理效果传导至民营医疗机构,引导价格偏高的民营医疗机构也向调控目标看齐,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同频共振。”上述人士说。
调控符合预期种植牙渗透率明显提升
俗话说,“金眼银牙铜骨头”,种植牙一直是高利润板块,是仅次于眼科的高值医用耗材。有人就比喻道:““嘴里的牙,就是一座矿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群众反映强烈的原因都源自于需求。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盛丽华表示,2012年以来,国内种植牙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种植牙数量从2012年的18.3万颗增至2018年的255万颗,2020年达到约380万颗。目前国内种植牙费用8000元至20000元之间。
尽管过去几年增速相当高,但国内种植牙渗透率依然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根据Straumann年报数据,发达国家种植牙渗透率普遍在100至200颗每万人,最高的如韩国和以色列能达到600颗每万人,而中国2020年为25颗每万人。
但与种植牙量不匹配的是,大部分中国人都存在口腔问题。根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常人30 颗牙计算,35岁至44岁年龄层的人平均缺少0.4 颗牙,55岁至64岁群体人均缺牙3.73颗,65岁至74岁的人人均缺牙7.5颗。
盛丽华说,随着国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种植牙已成为口腔医疗行业一大黄金赛道,市场有望破千亿。
国海证券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种植牙市场规模为297亿元,假设我国种植牙纳入医保渗透率达韩国水平,价格为目前 50%,则种植牙年市场规模可达3352亿元。即使没有纳入医保,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以每万人200颗计算,按目前价格的一半计算,市场规模达1060亿元。
“未来国产种植牙有望实现进口替代。”盛丽华表示,目前,国内种植牙发展仍处在初期,种植牙医生存在不足,以及存在大量的二三线空白市场。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临床需求反馈到产品的微创新,到和更多的医院合作,拓展品牌知名度有望切到更多份额,进而实现进口替代。他认为,国产本土种植体品牌有望实现进口替代,达到30%至35%市场份额,出厂口径规模有望在42亿元至1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