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创新活力强劲 多项数据折射增长之势
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0.6万件,近五年年均增速达到21.0%;当前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算力规模占比提升至逾30%;数实融合步伐不断加快,预计2024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超1.5万亿元……最新发布的多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数字技术创新热度持续提升。
数字技术创新活力强劲
作为技术创新的热点领域,数字经济创新活动十分活跃。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0.6万件,占同期全社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四成半,近五年年均增速达到21.0%;共有15.5万家国内企业拥有数字经济相关发明专利,较上年增加3.1万家。
高性能计算持续处于全球第一梯队,量子计算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进度不断加快……国家数据局近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也反映出数字技术创新活力涌现。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在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领域的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分别增长59.4%、39.3%和30.8%。
特别是人工智能(AI)领域创新活力强劲。中国信通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球AI企业近3万家,中国占全球的15%。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7.8万件,同比增速超40%,是全球平均增速的1.4倍。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迭代创新,既来自大模型、先进计算、大数据等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也来自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驱动。“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取得阶段性突破,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扩容提速
在数字技术加快创新突破的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容提速。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5G基站总数达391.7万个,比上年末净增54万个;截至2023年底,我国算力规模达到23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居全球第二位,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
“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锻长板、智能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形成一体化数字底座,不断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连接能力、运载能力、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说,整体上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智能算力需求进一步增长。《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0EFLOPS,增速超过70%;智能算力占算力总规模比重超过30%。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应用爆发式发展带动了智能算力需求增长,结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业务需求,未来智算占比将加速提升。”赵刚说。
在此趋势下,相关部署将进一步提升智能算力供给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
业内企业也在加快布局。例如,中国联通将加强智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八纵八横”国家骨干网,强化全域算力智能调度,着力打造高通量、高性能、高智能的算力智联网。中国移动提出,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向通智超量一体化演进,打造多元泛在、绿色低碳的智算集群。
数实融合形成新增长动力
随着数实融合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带动支撑产业创新演变,形成新增长动力。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工业大类全覆盖,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从成效上来看,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领域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大约30%,生产效率同步提升了近30%。”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引用相关数据表示,很多制造业企业插上了“数字翅膀”后,比同类企业飞得更快、效率更高。
多项研究认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空间广阔,是激发数字经济增长潜力的重点领域。以工业互联网为例,中国信通院的研究预计,2024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超1.5万亿元,增速保持在13%左右。
展望下一步,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为系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
辛国斌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点线面”同步发力,抓好行动方案落实,力争到2027年,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到2030年,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
编辑:刘克 值班主任: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