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券济南站人去楼空 团购网站骤兴骤灭皆因“钱荒”

http://www.e23.cn2012-10-25济南日报

    摘  要:10月20日,一度排名全国前十的团购网站24券宣布进入“长假期”,此前已付费的团购项目也因此暂停使用。知情人士透露,24券此番“放长假”与管理层和投资方的矛盾有关。目前,24券网站已经无法登录,其济南站也不知所踪。

广告更新至2012年10月,公司的工作地址只笼统标注“济南市”,具体的公司联系方式也被设置为“保密”。而早在2011年11月,24券就被曝在多地上演“空城计”,裁撤掉的地方分站主要在三线城市,缩减比例近七成,撤站原因是收支不平衡。

  分析人士称,经过裁员、撤站等种种困境的24券如果继续与投资方对峙,破产只是时间问题。电子商务专家鲁振旺对媒体表示,24券的流量已经非常非常小,品牌价值几乎荡然无存,此种状况下,再寻找投资相当难。假如没有外部资金进入的话,24券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

  骤兴骤灭

  今年超两成团购网站消失

  没有资金,寸步难行。以此来形容团购网站并不为过。业内人士指出,面临此种困境的不仅24券一家。在这个行业内,为数不少的团购网站面临着“断炊”的危险。

  就目前情况来看,团购行业融资难见曙光。有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除拥有团购业务的大众点评网获得了融资外,团购行业完全没有确定的新资金进入,四处找钱的创业者越来越多。此前已经有媒体报道了美团网大规模裁员一事,有观点认为,团购行业已迎来了新一轮裁员潮。

  直至2012年9月,团购行业唯一一家自称“实现盈亏平衡”的网站才终于出现:满座网盈利一元钱!然而,更多的团购网站仍然生存在巨大的压力下,团800的统计数据显示,因为团购网站业务类型同质化,竞争白热化,今年1月全国团购网站数量为3790家,而到9月底这一数据为2919家,减少871家,死亡率高达23%。

  据了解,团购行业的鼻祖是美国Groupon网站,其在开张的第七个月即实现盈利。这样惊人的发展速度,注定了“团购”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大量复制。2010年,“满座网”、“美团网”等相继上线。仅短短一年之后,全国的团购网站迅速达到惊人的5000多家。据当初的数据统计,国内每天大约有数百家团购网站涌现。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暴力挖角、恶意公关,团购网站的乱战逐渐转移到价格战上,美团网高管表示:“不少竞争对手会在商户所给折扣的基础上再自己贴钱把价拉低,同样的单总比我们便宜一点,赔钱也要抢客户。”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公关战、人才战还是价格战,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现在团购网站间的竞争就是烧钱比赛。据悉,目前团购业平均毛利率只有8%-10%,不断出现大手笔“挥霍”的运营成本大多数来自不同形式的融资。

  据易观国际统计,2010年中国团购网站曾获融资金额近7亿元。但由于业界乱象丛生,此前慷慨的投资者开始逐渐谨慎,融资规模大幅度收缩。有业内人士指出,团购网站最后倒下的会超过95%。据称,许多网站早已在2010年就提前出局,资金链断裂为主因。

  行业自救

  尝试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

  在团购网站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人指出,团购网站的盈利模式并不明朗,缺乏行业标准规范。有的团购网站以次充好,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很多团购网站找不到售后服务,或者干脆就是骗一部分客户后就逃之夭夭。

  据了解,目前很多团购网站正在进行转型,其中不少网站开始将淘宝网聚划算来作为团购交易平台。目前,窝窝团定位为生活服务商城,实物团购的比例少至5%;拉手网则牵手京东商城,入驻京东团购平台,拓展本地服务业务。而此前,曾经位居国内团购网站前十名的赶集网放弃自营团购,爱帮网也放弃了旗下的团购业务。

  在团购行业的“自救”之外,相关部门的监管措施也随之而来。今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出台《关于加强网络团购经营活动管理的意见》,规定团购网站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在相关部门落实团购网站办理营业执照等制度的同时,应强制要求团购网站在付款方式上实行第三方支付平台中介付款或货到验货后付款,同时引导团购网站建立消费者权益保障金,并搭建独立于交易双方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保障公平交易和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潘庆照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