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购过程中的大量消费纠纷,已成为今年“3·15”期间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之后再下订单。
2、原价虚高再制造打折假象
这一类型常见于团购网站推出的各个商品,一些不负责任的团购网站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刻意虚高其原价,制造打折幅度很大的假象迷惑消费者。
如,原本售卖100元的商品,人为将其原价提高至300元然后再以打3折的名义依然以100元的价格进行出售,从而以折扣欺诈的行为欺瞒用户。
建议:对于原价虚高的情况,消费者在购买前可以先进行多个网站比价,然后再根据其他网站的售价情况再决定是否购买。
3、小网站低价吸金后“人间蒸发”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较低的成本制作一个团购网站然后再以极低的价格挂卖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的商品,从而骗取用户的钱财。当消费者付钱之后此类网站会在短时间内消失,用户一般很难追回损失。
如2011年某团购网站突然“蒸发”,网页空白,客服和公司电话无人接听,客户预存在该网站的钱款也无法取出。
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行业知名度较好的网站,这样才能既购买到优惠的商品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陌生的团购网站即使要选择购物,需要清楚地校验网站的真实性,可以通过查看其工商执照、ICP备案等信息进行核实。
4、低价出售假冒或问题商品
一些不负责的团购网站为了吸引消费者参团,对于商品本身的品质不管不问一味追求低价格。将存在较多质量问题甚至是假冒的商品出售给消费者,用户收到后悔之晚矣。如郝先生在某团购网站上看到自己钟爱的品牌有较大的让利,当天团购了一双旅行鞋,后经品牌商鉴定为假货。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合理评估商品的价格,如果出现价格过低的情况务必引起警惕,同时需保留好购物的凭证以便进行有效的维权。
5、过期未消费网站拒退款
很多消费者购买过后常常会忘记消费,部分团购网站不支持退款,从而导致消费者遭遇到财物两空的境况。如赵先生在某网站团购的养生按摩套餐,由于工作繁忙未及时使用导致过期。当要求退款时,却被告知该款产品并不支持“过期退款”,因此无法退款。过期后,既不能消费又不能退款。
建议:消费者遭遇到团购陷阱后需及时维权,可通过与团购网站的沟通或者直接到当地消协、工商部门进行投诉,以免日久生变不利于个人的权益维护。
分析:成本过高 60%受访者放弃了维权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一万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突破6%。预计在“十二五”末,这一比重将达到10%。
与此同时,相当多的网购用户遭遇了各种网购消费纠纷。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等部门联合发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过去一年间,全国超过6000万网民因网络诈骗损失300多亿元。还有一项调查显示,84.2%受访者认为网购维权难度大。60%受访者在遇到过欺诈后放弃了维权。
分析认为,造成目前消费者维权难的主要原因除了售后体系不健全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维权成本过高。
另外,由于网购过程中没有任何消费凭证,消费者无法提供购买时间、地点、价格、商品名称等相关信息。
因此,一淘网运营总监浅雪认为,线上维权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能够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网购时的维权成本,推动网购市场良性发展。新蛋商城COO 池勇信认为,建立畅通、高效的网上以外的投诉渠道,公正、客观的监督与报道机制,对国内B2C走向健康发展道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