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年,国家唯一委托的托市粮收购主体中储粮,在江苏收购小麦预计100亿斤,因最低收购价每斤比去年增加1毛钱,仅此一项,将给粮农增收10亿元。然而央视记者暗访发现,中储粮在盐城的乡镇收购点一边给农民压价开白条,一边虚开国家托市粮发票!
早前公布的临时储存粮15万吨计算,仅仅补贴林甸直属库就将获得接近1300万资金量,但是林甸直属库的在册员工却只有19人,人员缺位,临时储存粮又是露天堆放,这为火灾留下了隐患。
“国资委也是每年考核我们业绩的。”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人士曾经多次向记者表示,“从仓储到轮储,也要保障效益。”
一方面是效益,另一方面是安全,林甸直属库已经处于临界值。
粮食储备市场化呼唤
在林甸直属库大火过后,业内对中储粮市场化和储备方式的争议讨论已经展开,“目前的粮食储备方式劳民伤财,储备也需要市场化运作。”一位来自国内知名粮油企业的高层向记者表示。
“管理粮库有很多学问,我在从事地方粮库管理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么大规模的收粮,很难保障粮食的质量。”
“这还是次要的,在收粮过程中,在运输的车皮上添加水箱,以冒充粮食,在车厢内添加木方,增加粮食重量,林林总总的方式举不胜举。这让我看到了一个问题,只有注重效益的商业企业运作粮库,才能够认真负责地管好粮库。”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把大型粮食企业的粮库用作储备基地,国家对粮库给予补贴,而对粮商不收费,那么国际很多粮食企业就都愿意把粮食储存到中国,这也是无形中转化为了中国的储备。”该人士说。
其实,中储粮由于其特殊性,一直在体制内徘徊,但是实际上,市场经济的繁荣,一直是对中储粮的巨大吸引。
记者从中储粮高层处获悉:“中储粮未来有将米、面产品进行包装,集体进入到终端的计划。”目前,中储粮只有利用储备大豆压榨而成的小包装油产品进入到零售终端市场。成为中粮那样的央企,进入终端市场,这对中储粮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对于中储粮而言最大的资源就是背靠着粮仓,“我们的优势就是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中低端产品。”中储粮油脂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价格要比市场同类产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