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日,长沙律师刘明以消费者身份将中国移动长沙公司告上法院,矛头直指手机上网套餐流量月底清零不合理。18日,湖南省律协原定邀约当地三大通信运营商负责人,就“手机上网套餐月底清零是否合法、公平”进行公开辩论,却因后者缺席而改为专家研讨会。
消除乱象 关键在于打破垄断地位
实际上,这并非消费者第一次挑战“霸王条款”。近年来,通信、银行、医疗、交通等行业的乱收费、高收费行为,多次遭到广大民众的反对和媒体的批评。专家认为,无论是手机上网流量清零还是银行名目繁多的收费,各种“霸王”做法的背后都是相关企业的垄断地位所致。
翦宜喜说,虽然我国电信运营商不止一家,但各家的服务、产品几乎大同小异,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不大,电信运营商具有“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在市场处于垄断格局下,面对“霸王条款”,普通消费者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而且,由于争议标的较小以及维权成本过高,大多数人都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从而不愿通过诉讼维权。
漆多俊指出,我国通信行业受到的监管不够,服务、质量、价格均有待改进,而且存在大量不平等的“格式合同”,“很多合同文本的字又小又多,关键内容却没有凸显出来,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时有发生”。
专家认为,要消除“霸王条款”的土壤,一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充分的竞争;二是要在法律上对垄断企业定价行为进行规制,保障消费者的议价权;三是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如果发生垄断行为,就要通过相关法律进行处理;四是畅通诉讼渠道,建立公益诉讼途径,以代表分散的消费者维护权益。
盘点
通信业“霸王条款”
除了流量清零,我国通信行业的“霸王条款”还比比皆是。
一、通话、短信、上网等各类套餐的剩余量到月底均会清零,而超出部分则需额外付费。除了手机上网流量套餐,手机用户通常还会办理通话和短信套餐,如果套餐没有完全使用,剩余部分就会自动清零。
二、充值卡过期视为客户自动放弃卡内金额。目前,用户购买的各种移动充值卡都设定了时间不等的有效期,如果没有在有效期内使用的话,卡内话费也自动失效。
三、在其他增值功能业务扣取费用不足时,月租用户的所有服务全部停止。月租套餐一般只包括通话、短信等基本服务,用户还可能会购买彩信、彩铃、手机报等增值服务。即使有月租服务,一旦增值服务扣费不足,依然会导致停机。
四、擅自变更套餐收费标准。各大电信运营商会不定期对各种套餐内容进行调整,其中最让民众反感的一点是运营商会单方面更改套餐收费标准,消费者没有任何议价的能力。
五、捆绑销售。消费者普遍反映,在申请宽带开户时,被运营商要求捆绑开通固定电话和手机业务,否则无法开户。
六、自动开通免费体验,赠送服务到期后未经同意即延续服务并扣费。
短评
各方联动除“霸王”
近来,中国移动套餐流量清零被长沙消费者起诉称为“霸王条款”一事引发公众的极大关注。这一举动得到众多“草根”阶层的呼应和支持,广大网友痛诉对通信等行业“霸王条款”的不满,高呼“求胜诉”。
归根结底,“霸王条款”暴露出我国垄断行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漠视。要铲除层出不穷的“霸王”做法,亟待政府部门、消费者以及全社会形成合力。
就政府而言,需要在监管中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从而让垄断企业丢掉依靠垄断地位占领市场的依赖思想,回归到以服务争取客户的市场本质。只有充分的竞争氛围,才能清除滋生“霸王条款”的土壤。同时,要对垄断企业滥用垄断的行为进行规制,各种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企业与消费者双方的权益,尽可能地消除不平等的“格式合同”的存在。
从消费者而言,需要提高自主维权意识,凡是遭遇不合理的待遇,都应提出质疑。全社会必须形成对“霸王条款”人人喊打的氛围,畅通投诉渠道,完善处理机制,鼓励消费者维权。特别关键的一点是,需要从制度上保障消费者对垄断企业经营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换个角度来看,出台“霸王条款”的垄断企业也应该勇于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客观而言,如果垄断企业长期依靠“霸王条款”维持运营,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为垄断会让企业缺乏持续竞争力。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