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网上理财最易上当 其中男性超六成
摘 要: 从余额宝到百付宝,再到各种花样翻新的网络投资理财,最近,互联网金融非常夺人眼球。然而,昨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公布的《网络投资理财诈骗现状及防范措施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兴盛,网上各类虚假投资理财陷阱也以高额返利吸引投资者上当,其中“80后”成了网上理财最容易上当的群体,受害者人均损失高达3.1万元。
比女人好骗
《报告》对今年第三季度投资理财受害者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财务独立且有一定经济积累的“80后”成了最容易在网上理财被骗的网民群体,占到了全部受害者的43%。
数据显示,福州网上投资理财被骗用户的平均年龄为32岁,最小的19岁,其中“60后”、“70后”和“90后”分别占比9%、31%和17%,而“80后”的占比为43%。
令人意外的是,女性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各种诱惑时,却比男性的警惕性高。在福州,不少女性掌握“财政大权”,可常常因情绪化、感性和冲动等特质被认为在投资理财方面缺乏理智、容易受骗。而数据却显示,因轻信网上理财产品而上当受骗的用户中,福州男性占比高达66%,女性占比则仅为34%,男性理财受害者的人数几乎是女性的两倍。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对投资理财都是盲目的,尤其是面对制作精美的虚假理财网站时,因缺乏对投资项目和投资理财公司的了解和鉴定,就容易被钓鱼者“零风险”、“高回报”的噱头吸引走。
那么,当遇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时,市民该如何防范呢?
“目前各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超过5%的,一般都是5万元起购,有固定投资周期,且收益波动很大。因此,收益率远超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都具有极大的风险,而那些宣称保本保收益,且短期分红在100%、200%以上的,基本都是金融骗局。”360安全专家石晓虹博士介绍说,虚假的投资理财网站往往提供的投资项目繁多,且无实质实业投资说明,一般只是笼统地提到项目资金用于能源、矿产或是基建项目,没有资金支配方向、企业收益状况等详细信息。因此,石晓虹博士建议网民,遇到网上高收益理财产品时,可用安全浏览器的“网站名片”功能迅速查看网站的备案信息,判断真伪,同时研究投资标称的收益是否符合经济规律,最好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以免落入诈骗陷阱。
- 老房扮靓不费劲 80后钟情海尔专卖店(2013-07-02)
- 80后打造私属新鲜领地 海尔冰吧成新“宠”(2013-04-03)
- 80后“外漂族”,回家买房!(2013-02-18)
- 天猫理财产品称7%收益 实际保底收益仅2.5%(2013-11-08)
- 2013秋季中国创富项目展暨金融理财投资洽谈会新闻发布会(201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