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狐狸、企鹅、猫……国内不少互联网公司Logo大都与动物结缘。为何他们喜欢用动物代言?这或许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网公司酷爱动物,或许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原始人类在求生过程中,往往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逐渐就形成了趋吉辟邪的本能,也开始出现图腾。网公司拿动物作为形象,也是图腾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演进,除了宣传品牌外,还是一种祈福心理,一种精神寄托,希望能赋予公司发展的美好愿景。不过,与网公司对大小动物的集体酷爱不同,国外互联网公司却很少将动物作为公司形象,当然也有,比如Zynga的狗,Twitter的小鸟,但即便这样它们也很少将这些形象推到线下,并没有与企业形象强制绑定。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动物常常褒贬义并存,猪可以是愚蠢的,也可以是可爱的。而在西方,某些动物的寓意与中国完全相反,如龙是凶残邪恶的象征,孔雀代表骄傲虚荣。动物有时还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图腾,不能滥用,如美国国徽上的白头海雕,澳大利亚国徽上的袋鼠和鸸鹋。所以,在欧美,将动物作为公司形象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了。但不管怎样,中国互联网成为“动物园”不是坏事,动物园里的动物们可以其乐融融,也可以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在这里也适用。(综合中国企业家网、《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