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市场上充满着香芝麻炒菜油、橄榄调和油等旗号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但其主要成分却是大豆油。这其中芝麻油、橄榄油又有多少?消费者无从得知。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商家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共识”。而从2004年就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直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与《编制说明》、《意见汇总表》一同打包在网站上公布。
记者查阅到当年的《编制说明》,其中特别强调了标签的重要性,规定了食用调和油的原料原产国、质量等级须标注外,当油脂中各原料油比例大于2%时,须标注各原料油名称与比例,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不过,2008年的调和油标准《送审稿》等公布后就一直没有下文。直到2011年9月,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召开了《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预审会。据称,后来提交的调和油国标报批稿是重新拟订的,与之前2008年版本的《送审稿》相比有较大改变,甚至有些地方完全不一样。
京华时报记者胡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