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海外留学生节前患上“人肉代购”恐惧症

http://www.e23.cn2013-12-11中国网

    摘  要:国外寒假将至,一些准备回国探亲的中国留学生一边忙着准备期末考试复习功课,另一方面则紧盯各大品牌折扣,成为家人及朋友的“人肉代购”。不少人虽然盼望回国与亲人团聚,却无奈选择在网络上隐身“能躲就躲”,因为实在难以承受给亲友代购的负担。北京青年报在美国调查发现,这样的心态和现象绝不是少数。

半死,靠神奇的运气才勉强过关。“今年,我真的怕了,宁肯带东西也不带电器了,太危险了。”

  已经移民美国的李女士对北青报记者说,她的一个好友,帮国内亲友带包和金饰,放在托运行李里面在机场丢失。“把东西往回带,一般都是有主的,你说自己的遭遇也难以博得同情,别人也不会为你赔损失。”

  最害怕:被要求带奶粉等沉东西

  “人肉代购”留学生最害怕的是亲友要买奶粉、鞋这类又占地方又占分量的东西。吴同学家里亲戚朋友多,每次回去必带的就是深海鱼油。一瓶鱼油上百颗,每次都要带上十几瓶,次次行李都超重,结果回去还不知道父母都送给谁了。“上次我妈和我阿姨来看我,回去两个人加起来带了20多瓶,跟她们说送点别的轻一点的,她们也不听。”

  李女士的故事在北青报记者采访的几个即将回国的中国人中最为有趣。几年前,她在美国刚刚结婚之后回国探亲,在美国买了大概10公斤的巧克力糖和其他种类的糖果,还给亲朋带了鱼油、葡萄籽等各类保健品。然后,因为超重被罚了美金,把事情跟国内的亲友分享,还被一阵取笑。“大家笑是笑我,可是我拿回去的东西,一下子都分光了。今年,我和两个女儿回去过年,他们竟然还让我带那些又沉又不值钱的东西,我真的怕了。坚决不带。”

  来自湖南的小贾本科的教授刚生完孩子,需要很多人代购奶粉,身在美国且又经常往返中美的小贾自然是其中之一了。“每次我都带两罐回去,要亲自上门给教授,自己的东西只能‘靠边站’。”

  最麻烦:买了又不要东西砸手里

  帮别人买东西绝不是件轻松事。访问学者郑同学刚刚被国内实验室的老板助理点名要求带某名牌包,可是又不说清楚哪一款,只说别太大就行了。郑同学没办法就只能开车去奥特莱斯店里,把所有差不多符合她标准的款式一一拍照下来用微信发给她供她挑选。

  帮亲友代购不仅吃力,很多时候还不讨好。Laura林曾在沙漠山直销中心帮老同学代购一个Gucci皮包。还没等东西寄回去,同学就告诉她,已在香港买到同款,价格更低,这个包她不要了。但许多直销店都有“清仓处理、不退不换”的规定,她拿着这个700多美元的包欲哭无泪。

  常被国内亲友要求代购的Julie感叹,为亲友代购的麻烦远不止这些。代购的物品若不幸被海关检查,要打国际电话回去和海关斗智斗勇,商量补税或退运;亲友购买这些洋货时,因英文有限,常需要她帮忙翻译长长的产品说明,甚至打电话给客服询问细节;汇率随时在变动,算得太清楚要被责怪“斤斤计较”,算得太粗略,自己难免贴钱。

  最气愤:别人开网店 自己当“白劳”

  代购做不好,还是件伤感情的事。李女士对北青报记者回忆说,自己曾帮一个中学同学带了一件奢侈品回国,结果和她同学见面之后,对方钱没给够,还说大家都老同学了,不要赚她钱。“给她看发票,她说不懂英文又看不懂。”原本挺好的朋友,就这样不再交往了。

  最让人气愤的是,有华人近日发现,原来亲友开出的购物单并非是为自用或送礼,而是做起“二道贩子”赚甜头,自己却做了“白劳”。 在湾区读书的屠同学每年放假回家都要帮表妹带东西,今年表妹开出的单子光是需要采购的Coach手包就有16个之多,还有十罐婴儿奶粉、六罐米粉,说是朋友和同事中新近添丁的比较多。后来和母亲通话才知道,表妹开了个代购网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屠同学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做了“白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