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农收益微薄奶荒加剧蔓延 供给缺口“逼疯”奶价
摘 要:诸多乳企没有料到,今年原奶价格会一路高歌,屡破新高。自4月以来,乳业市场出现“奶荒”,半年时间内,每公斤原奶的收购价格从3元直逼5元。体现在市场上,奶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元袋装奶身影难觅,奶价“二元时代”为时不远。
字在行内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奶牛的实际数量要小于这个数,甚至要小的多。有乳企估算,去年奶牛存栏不会超过1200万头;也有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应该在800万头到900万头之间;更有乳企估算,去年奶牛存栏不到600万头,今年将减少到480万头左右。
与奶牛数量对应的是原奶产量,2012年官方数据奶产量为3744万吨;而有乳企认为实际产量仅为1570万吨,今年更减少到1300万吨。
有乳企认为,存栏奶牛数量差异如此之大,固然有统计数据来源不同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在上报奶牛养殖数量和奶产量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情况。各地不愿主动面对奶牛养殖出现大幅下滑的局面,在传统大省的表现尤为突出,造成对全国总体数据的统计偏离实际数据。
奶牛存栏的减少直接导致的奶源紧缺。记者了解到,除飞鹤公司此类自有奶源充足的企业,基本可以自产自足外,多数乳企处于“吃不饱”的现状。伊利集团目前由于市场销售旺盛,每天原料奶的缺口很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蒙牛集团的原奶缺口也在1000吨左右。一些企业的生产点由于原奶不足,处于半停产的状态。
而企业自有奶源基地,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同样进展缓慢。
内蒙古农牧业厅表示,目前内蒙古100头以下奶牛的非规模化养殖比例为57.7%,仍是最主要的原料奶供给方。政府推进奶牛规模养殖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扶持中小养殖户及散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并逐步发展成为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但目前国家不支持存栏在300头以下养殖场建设,加之长期受效益偏低等因素影响,中小户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
行内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奶源的增长速度与乳业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在今年更为明显。据估算,目前原奶供给和乳企加工能力相差50%。行内保守估计,3年后原奶供给缺口仍将维持在20%左右,并长期存在。
- 专家:中国奶荒恶性循环 五年一个周期(2013-12-09)
- 需求拉动投入 奶荒有望纾解(2013-12-02)
- 乳企遭遇奶荒价格上涨 布局海外寻求话语权(2013-11-27)
- 国产液态奶下月全面涨价 专家:奶荒人为造成(2013-11-26)
- 乳企涨价应对“奶荒” 市场或会“以脚投票”(201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