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改关键是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http://www.e23.cn2013-12-24中国经济时报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矗具体到电力行业,电力体制改革将如何再次破题,电力市场建设路径选择将有何新意?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蔡国雄。

区,风电的85%以上分布在“三北”地区,西北、内蒙古等地区的大型光伏电站占有较大份额。这些清洁能源富集区的电力需求规模小,仅靠区域内自身消纳难以支撑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到2020年,我国需要跨区外送的水电规模将达到7600万千瓦,外送电量占全国水电总发电量的25%;需要跨区外送的风电规模将达到8000万千瓦,外送电量占全国风电总发电量的40%以上。

  一方面是中东部地区持续大范围的雾霾笼罩,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清洁能源需要集中送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构建则显得更为迫切。

  坚强智能电网:统一电力市场的高效配置平台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特高压电网是构建我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支撑,请具体谈谈您的认识?

  蔡国雄:大市场的基础是大电网,同样我国统一电力市场建立的基础是坚强的国家骨干电网。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逐步西移和北移,我国西部和北部能源产地与东部消费地区能源输送距离越来越远。北部煤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约800—1700公里,西南水电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约1500—2500公里,新疆煤电和西藏水电距离东部负荷中心将超过3000公里。如此远距离、大规模的电力输送,远远超出了500千伏电网的承受能力。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提出了建设更高电压等级全国骨干网架的要求。特高压电网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和损耗小的优点。更重要的是,特高压电网还可以大幅度提高电网自身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通过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将使我国大区域之间电网的联系变得紧密,全国范围内的电力交易将更加顺畅。特高压电网西起煤电和水电基地,东接负荷中心,从空间上实现了发电企业与电力负荷中心区域的直接相连,打破了区域限制和壁垒,为大型煤电、大型水电、大型核电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提供了“高速公路”。通过为更多的市场主体提供输电通道,将减少单个市场主体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充分的电力竞争,最终使电力用户真正享受到实惠。

  通过特高压实现大区联网,使得我国电网形态、结构、功能都发生深刻变化,电网分层分区更加合理,跨区跨省电力输送能力不断提升、输送需求也逐步加强,将改变传统电力电量分省分区就地平衡的格局。随着跨区资源配置能力的成倍提升和“三华”同步电网的形成,将为大范围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坚实可靠的物质基赐载体,这就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跨区跨省交易,建立全国电力市场,通过市锄制促进电网的市场功能有效发挥,推进西部和北部大水电、大煤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建设统一电力市场需要哪些条件?

  中国经济时报:除了特高压电网的支撑,请问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彻需哪些条件?

  蔡国雄:目前,全国电力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电力用户数量达到4.23亿户,“多卖方”、“多买方”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足球场就好比作为市场交易平台的电网,运动员就好比是买方和卖方。现在不仅需要安排好运动员,建设好足球场,更需要裁判员和比赛规则。这个裁判员和比赛规则就是市场监管机制和市场运行规则。

电力市场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坚强电网、市场规则、电价机制。坚强的电网结构,建设大电网就是构建大市场,构建“三华”同步电网、加强全国联网,就是为全国电力市场奠定物质基矗健全的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监管规则和信息公开规则。这是电力市场正常运转、市场交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卢道俊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