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矗具体到电力行业,电力体制改革将如何再次破题,电力市场建设路径选择将有何新意?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蔡国雄。
大计谋而后定,大势察然后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矗具体到电力行业,电力体制改革将如何再次破题,电力市场建设路径选择将有何新意?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蔡国雄。
作为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表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指明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未来路径,而目前的关键是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这也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改关键: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中国经济时报: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建设,相应地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在构建统一电力市场方面仍有距离,请谈谈目前存在的问题?
蔡国雄: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不是人们主观意愿使然,而是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必须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形成了“省为实体,就地平衡、分区域平衡”的发展模式,既不利于电力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全国范围内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曾开展了东北、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工作。建设区域电力市场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促进区域内资源优化。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一次能源与用电需求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不断加剧,部分区域电网内原有的平衡格局已被打破,跨区域优化配置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
“就地平衡、局部平衡”的发展思路导致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弃水、三北地区弃风已广受社会诟病,迫切需要构建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中国经济时报: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和能源资源配置效率有哪些积极作用?
蔡国雄: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就是要通过统一电力市场的核心交易机制,规范各级电力市场秩序,打破电力发展和交易的地域界限,降低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
电力市场范围越大,竞争越充分,电力优化配置的效率越高,规模经济性越显著。只建设省电力市惩区域电力市场,无法适应全国电力优化配置的需要。事实上,跨区域的全国电力优化配置需求正在逐年迅猛增长。2012年,国家电网跨区和跨省交易电量分别为3225亿和2830亿千瓦时,跨区交易电量比2003年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28.4%,而区域内跨省交易电量仅增长1.6倍。2013年,华东电网迎峰度夏如果没有2442万千瓦的外来电力支援,将遭遇严重困难。
相对于区域市场,国家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潜力更大、效率更高。我国电源分布的区域特征明显,区域内部发电资源互补性差,优化配置空间有限。而区域间由于互补性明显,跨区资源优化配置的潜力很大。煤电为主的华北、华东地区与水电为主的华中地区水火互济效益显著。华北、华东、华中等电力输入地区与东北、西北等电力输出地区,可以在大范围平衡电力供需、调剂余缺。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还可以获得错峰避峰、跨流域补偿、减少备用等综合效益。
近年来,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到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分别达到2.6亿千瓦、1亿千瓦和2100万千瓦;2020年风电装机将超过2亿千瓦,光伏发电超过5000万千瓦。从地域分布来看,未来我国新增水电的80%分布在西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