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乳品纷纷涨价 需用全产业链破解“奶荒”困局

http://www.e23.cn2013-12-24经济日报

    摘  要:三元、蒙牛、光明等企业近期纷纷宣布上调大部分产品价格,涨价幅度在8%至10%,调价理由,无一例外都是应对“奶荒”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

未来整个行业都将面临原材料价格、质量方面的巨大风险,整个产业将更加岌岌可危。此外,在海外布局奶源基地,再把原料奶运到国内加工,存在很多瓶颈制约,例如鲜奶的新鲜度、生产工艺的升级等等。

  宋亮分析认为,目前的奶荒现象最早要到明年二季度以后才能有所缓解。当务之急,政府应加强对中小规模养殖户的补贴力度,提高奶农养牛积极性,加快发展家庭牧场、合作社等组织方式的制度设计,加快形成上下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同时,加快农村信贷抵押市场发展,让农民有低成本、小风险的融资渠道,保证农民能够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找到钱”。

  建全产业链样板工程

  尽管“奶荒”问题让整个乳制品行业“风声鹤唳”,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就在11月份,飞鹤乳业上马了一条日处理鲜奶1000吨、年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5万吨的生产线。

  在“奶荒”的背景下,这条生产线会不会空转?飞鹤乳业副总裁兼生产事业部总经理肖光辉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的上马,主要为了适应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发展,特别满足高品质奶粉市场需求。在生产线建设的可行性论证中,充分考虑了飞鹤现有奶源供给的匹配问题。因此,行业的奶荒问题,并不会影响这条新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肖光辉告诉记者,近年,奶荒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行业,但飞鹤并不受这一问题困扰。“我们全产业链建设开展得比较早,在奶源基地建设方面也早早地实现了由企业自建向自控大型牧场与飞鹤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发展模式的转型,奶源基地的鲜奶在确保供应飞鹤的情况下,还能提供给其他乳企。”

  据介绍,奶牛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在国内是一个高门槛行业,因其资金投入大、收益周期长、专业技术要求高、管理经验和管理人员欠缺等因素,发展一直严重滞后,导致我国大部分原奶的品质较低,不能满足婴幼儿奶粉生产对高品质生鲜乳的需求,是造成近年来我国婴幼儿奶粉行业质量和安全问题频出的主要因素。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飞鹤出于全产业链上下游可控的战略考量,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奶牛养殖模式,在国内乳业龙头企业中率先领办规模化牧场,构建了农场、牧场、工厂紧密联系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将牧草种植、饲料加工、牧场选址、奶牛引进、硬件配备、饲养技术、生鲜乳标准控制、经营管理等问题在实践中逐一解决,积累了成熟的运营经验,摸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牧场的建设和管理,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备,引进、消化和吸收了国际领先的饲养技术,规范了经营管理,建立了一系列检测标准等,堪称国内乳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样板工程。

  此后,飞鹤在确保自身对牧场100%可控的前提下,于2011年引进地方资本投资牧场,从近两年的实践看,专业化分工,上下游紧密配合的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婴幼儿奶粉安全的进一步保障和品质的提高。

  “只有让牧场和加工企业之间形成更好的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对于市场的预判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才能使牧场的鲜奶供应能力与工厂能力、市场需求匹配,增强抗风险能力。”肖光辉告诉记者,目前,飞鹤在草料、牧场、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已经通过产能配套形成了利益一体化,奶源供应对于企业基本上没有太多影响。

“现在被不少人认为,全产业链的模式就是企业自办奶源,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宋亮指出,全产业链应该以专业分工为基础,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关系,实现不同环节的企业同命运、共进退,才能使全产业链发挥出最大效用。乳企在构建奶源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