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企业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较2012年的调研结果,仅两成受访企业下调年终奖。七成受访国企上调年终奖,比例最高。从行业来看,地产企业上调年终奖比例最高。
获奖者享有使用权,“待员工获奖后继续工作满五年,才会将这些车的所有权完全转让给他们。”对于这则“年终奖活广告”的新闻,有人就来了个透过现象看本质:一部奔驰摊到五年,一年也就五万的资金,对于搞技术的人来说还真不算多。老板好手段,提前把五年的奖金发出来,就把一个人才在五年里牢牢锁定了。更有明眼者称,除了激励干劲、提升形象,车落到公司名下,摊入公司成本,可减少可观的税负,比以现金形式发奖金要交纳高额的个人所得税强得多,对劳资双方都是有利的选择。
留人留心也好,合理避税也罢,说到底,仍然称得上是企业的放眼长远、敢于创新。尽管这种“奖豪车”,含有某种“以车留人”的额外条件,可人家大张旗鼓、明白无误地“送”出来了,就很是显现了“以人为本”的诚意,事实上也证明了它是一种颇受推崇的“实惠”。
我以为,企业年终奖送什么、怎么送,未必不是一种足以凸显自身形象的“广告资源”。有些目光短浅者,总以为这是“多花企业资金”,故而能省则省,将其搞得很让员工失望。而在聪明的企业决策者那里,即使年终奖送奔驰,同样也可能成为一桩“花小钱办大事”的高妙操作。从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热议看,这种免费的“广告效应”早已得偿所愿矣。
司马童
-三言两语
●老板,公司还招人不?——马俊
●小伙伴们年终奖不要拖后腿呀。
——王力量
●这年终奖发得越来越有创意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只是表现得越来越夺目。不知明年会发什么,去月球旅游吗?
——柯荆民
●敢不敢转给你们的老板看看?
——张语
●能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入对行,然后跟对老板。
——孟获
●社会效应会大于同等的金钱奖励,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和对员工的高度认可。
——林冬冬
●这是要羡慕死人的节奏吗?
——魏伟
●这个方法好,金价正跌,5千现金可以买根金条了,既有价值又有意义。——唐心子
●老板混得好不好,看看年终奖就懂了。
——梁家山
●如今给发年终奖的老板也不多了。
——黄勇
●自从今年金价一直跌之后,很多企业的各种奖励都换成黄金了。
——品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