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这一年,“乳业新政”、“整合重组”、“可追溯”、“进药店”、“奶源建设”等行业热词纷沓而至,其中埋藏着一条将对今后中国乳业的发展方向产生巨大影响的线索:转型升级。
此,伊利上述相关负责人指出,伊利和DFA的合作不仅包括长期战略采购,还有牧场服务和其他乳品相关项目的战略优先权关系。
与此同时,伊利牵手意大利斯嘉达,又有新的内涵,因为这是一次“以点带面”式的合作。斯嘉达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乳品生产商,属于奶源、技术、品控都很优秀的“全能选手”,和欧洲很多大型乳企有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了欧盟和欧洲很多个国家的乳品生产许可。伊利通过与斯嘉达的合作,与欧洲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在标准、技术、品控等方面全面对接。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用“先打桩,后织网”形容伊利的全球化过程。在他眼中,新西兰、美国、意大利的合作项目都是提前布下的“桩子”,桩子已经打下,大网即将织成。
业绩稳定,
跃升至全球第12位
在2013年,内蒙古乳业研究院的成立则被认为是中国乳业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一个标志。
2013年7月,内蒙古乳业研究院在伊利正式成立。这个项目之所以受到如此程度的关注,既是因为其作为亚洲最大乳业研究机构的规模,更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乳业科技研发机构,还是一个乳业科技服务平台,被称为乳业科技的孵化器和转化器。
对此,乳业专家陈渝分析认为,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在伊利集团创新中心成立,是这一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不仅对内蒙古乳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助推作用,对于中国乳业的整体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与上述重大举措相对应的是业绩的提升。2013年前三季度,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365.71亿元,完成预期经营目标。对此,乳业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已经获得了行业领先地位、优秀的团队、股权激励机制、经营规模、优质奶源、品牌影响力等综合优势,伊利在国内市场已经难有强力挑战者。
根据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3年乳业全球20强》报告,伊利集团跃居全球乳企12强,位居中国乳业榜首,在亚洲也仅次于日本明治,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此,荷兰合作银行认为,中国乳企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乳业的中流砥柱。而伊利拥有明显的奶源优势、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完善的运输体系和强大的销售渠道,势必将在全球乳业中占有重要一席,中国乳企领军全球乳业值得期待。
此外,2013年,伊利的另一个重要收获就是社会责任。这与前面所说的乳业转型似乎很远,其实却触及了最本质的东西——行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方舟工程”,它是伊利集团“健康中国”社会责任体系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该体系中,已经有千千万万的西部孩子在伊利的帮助下,要么改变了命运、要么改善了生活。
“提到企业社会责任,很多人就会想到捐款、公益之类的,这不是全部,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认为,首先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回馈社会;其次,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包括员工、员工家属、合作伙伴;最后,为所在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因此,伊利的2013年是中国乳业这一年表现的一个缩影。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国乳业这艘载满了奶农、消费者、乳企员工、投资者的列车,经历着切实的转型升级。
2014,相信伊利们会给中国乳业带来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