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保值假象:90%不保值 涨价只为维持形象

http://www.e23.cn2014-01-14国际金融报

    摘  要:试想,当你发现入手的一款名牌包价格,每年以超5%的增速上涨,是不是有一种“坐等赚钱”的感觉?然而,你的“感觉”可能与“真相”相距甚远。

阿博热情地递上名片表示,“可以加其微信将货品照片发给他,或者直接带上货品和发票、证件等相关配套包装来店中验货、估价。”据介绍,爱包站的“赚钱”模式与米兰站不同,采用的是“一口价”的形式,而非抽成模式。“无论你的货品最终以何种价格成交,你都将按照商定好的协议价收钱,不用再缴纳服务费。”阿博解释称。

  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二手奢侈品店中售卖商品主要以包袋为主,那么腕表、首饰等在二手市场上又呈现出怎样一番景象呢?记者浏览寺库奢侈品网发现,基本所有品类都低于市场价,即使是全新的也不例外。一款未使用过的百达翡丽男士机械腕表,网站标注市场参考价599900元,而寺库卖价为446800元。

  事实上,不只是在二手店,很多奢侈品进入拍卖会或是典当行,身价也会骤降。2013年嘉德春拍会上,一款卡地亚Panthere系列专卖店售价207000元,拍卖成交价仅34500元。这样的价格落差,再一次颠覆了人们对于奢侈品能够保值增值的过往观念。

  “90%的奢侈品其实更多是消耗品,它的保值性几乎不存在。”周婷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其调研的奢侈品二手门店的服装、服饰、珠宝、腕表、豪车等近千款产品中,并没有发现其标价高于市场价的,“在二手奢侈品市场,未使用的奢侈品新品价格一般在五至八折,最低到三折。”

  甘愿被“俘虏”

  在分析人士看来,目前,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购物者仍是小部分,炫耀性消费是主因,仅仅是以保值作为消费的借口

  奢侈品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你?或许是因为美剧《绯闻女孩》中吹起的名媛风让人艳羡所致,那些俊男靓女穿上各式名牌时装,出入纽约第五大道上奢侈品云集的百货公司。抑或是因设计师而爱上了某个品牌的东西,有好友戏言,“设计师‘小马哥’Marc Jacobs离开LV,以后不买他家东西了。”更甚者,或许是因为爱上那一抹色彩,今年秀场上频频出现的蝴蝶兰紫令人记忆深刻,“Radiant Orchid”(蝴蝶兰紫)也被色彩机构Pantone预测为2014年度的流行色。往往就是如此简单的理由让不少中国消费者甘愿被奢侈品“俘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消费者已越来越“精明”,尤其是在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方面。研究机构调查发现,虽然高端人群的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仍然是出于奖励自己和享受高品质商品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加剧,奢侈品消费的收藏、保值、增值动机有所提高,炫耀、送礼、获得认同等面子型动机有所下降。

  不过,奢侈品在二手市场的表现可能会让他们失望了。究竟是什么让消费者产生“保值”的幻觉?在分析人士看来,目前,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购物者仍是小部分,炫耀性消费是主因,仅仅是以保值作为消费的借口。

  秦路在上海一家外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月收入近1万元。收入不算太多,但她仍坚持“追求”名品。秦路并不否认受虚荣心使然,但在她看来,奢侈品更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背奢侈品牌背得是一种自信,到工作单位后发现,不少同事都用名牌手袋,我可不能落伍”。其实,像秦路这样的都市白领还真不少。尽管出门坐公交、上班挤地铁,但一件奢侈品“傍身”的她们在拥挤的交通工具上仍要保持环视A货的傲气。

尽管不少数据表明,当奢侈品遭遇中国反腐之风后,消费增速放缓——美国咨询公司贝恩公司估计,2013年中国奢侈品销售的增长只有2.5%,达到153亿欧元。不过,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陈偲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