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试想,当你发现入手的一款名牌包价格,每年以超5%的增速上涨,是不是有一种“坐等赚钱”的感觉?然而,你的“感觉”可能与“真相”相距甚远。
而决定的。
对于一般商品涨价可能带来的消费“流失”,奢侈品显然不用担忧。一位奢侈化妆品牌高管对媒体透露,购买奢侈化妆品的消费者往往认为“越贵越好”,涨价不但不会造成消费者流失,反而会被认为产品品质更好。不少品牌就要想方设法比竞争对手卖得更贵。
“大家都希望买到手的高端商品能保值,不希望越来越不值钱。”王瑜认为,涨价迎合了保价心理,让消费者误会自己是在投资。作为普通消费者,自己也有“越涨越买”的冲动。
在微信朋友圈做代购生意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如HERMES、CHANEL、LV等一线大牌都会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经典款”,比如HERMES的“铂金包”、CHANEL的 2.55手袋、LV的Speedy手袋等。他们每年选择经典款涨价,强化经典款“保值增值”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认为品牌旗下的服装、珠宝、手袋、腕表都在升值。
“我偶尔也会帮朋友做些奢侈品置换的生意。但发现,尽管劳力士手表、爱马仕的铂金包和香奈儿的包每年都在涨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二手市场上就能涨价。”李小姐称。
假饥饿真营销
稀缺是产品保值增值的关键,因此不管是资源类的奢侈品还是品牌极为悠久,产品限量的奢侈品都相对有较大的保值增值作用。然而,不管是什么商品,受通胀、市场、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价格难以保证稳定甚至提升,奢侈品并不应该成为保值增值投资的标的
对于一个饥饿至极的人来说,即便是一个又粗又硬的馒头也被视为“人间美味”。除了“涨价”招数外,“饥饿营销”也成为高端品牌惯用的手法。“今年生日时,原本想入手一款粉色PRADA‘杀手包’犒劳自己,但让朋友在新西兰、希腊等多个国家的专卖店寻找,店家都表示缺货。”从事传媒职业的胡方感叹,“千金难求一包。”
奢侈品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名言:“如果你没有在等候名单上排过队,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奢侈品粉丝。”据悉,HERMES、DIOR、CHANEL、CUCCI等国际大牌都有着一串长长的等候名单,很多客人在这个名单上一等就是一年,更有甚者等上四五年都未见到货品的“庐山真面目”,即使明明有存货。
谈到把“饥饿营销”做到极致的品牌,不得不提到的是HERMES,其官方一直声称受制于产能,定价7万到30万元的经典包款Birkin 和Kelly长年处于缺货状态。据上述从事代购业务的李小姐称,“订购一款爱马仕Birkin和Kelly排队等上三五年并不是传说,是名副其实的‘限购大户’。”
2014年,这一招数不会“缺席”。GUCCI推出2014年马年限量款,选用了品牌著名的设计标识之一马衔扣;为庆祝“50岁”的CHOPARD(萧邦)手表品牌推出限量版L.U.C 1963腕表;时装品牌CHLOE(蔻依)发表了全新限量版的香氛配饰Ally,预计2月中旬限量发售。
“饥饿营销”也延伸出了“VIP模式”,如果排队等待期间有VIP客户提出订货要求,那么普通顾客订的货还要顺延往后排。这就如航空公司的VIP可以拥有单独的休息室;银行的VIP不用排队,有理财专员“伺候”;腾讯QQ的VIP在游戏大厅中可以随意“踢人”。正是这些“小特权”,成功满足了VIP们的优越感。
携程旅行网海外领队徐雅静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她逛过几次意大利的二手奢侈品店,“当地二手店基本大多是卖限量版、绝版类的奢侈品,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