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存压顶中国鞋都 奥康等增速放缓、效益下降
摘 要:“生意难做。”这成为张丽(化名)春节期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在温州做了十余年的鞋业生产加工生意,可以说见证了温州这座“中国鞋都”从快速崛起到当前洗牌转型的整个过程。
经理。这家鞋厂坐落于鞋都产业园区二期16号地块,属温州市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生产各种高档皮鞋、运动鞋、休闲鞋等,年均有240万双的订单量,主要为美国、法国客户做订单生产。
廖先生对记者表示,近几年来,早期在鞋厂打工的不少从业者出来单独办厂,导致产能增加;同时,与外贸的反季节性生产可有效避免高库存不同,内销更多的是当季生产,由于鞋厂采用的是机械化,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两三天就能生产出当季鞋子。而办厂主体的增加、生产周期的缩短等因素增加了行业的产能,但市场的容量有限,目前整个市场供大于求。
面对这种困境,廖先生表示,自己公司一直努力走差异化竞争,包括增加外贸订单、减少成本以及做真皮、自然皮等毛利相对更高的鞋子。
实际上,鞋类产品一直是温州乃至浙江传统外贸商品的支柱之一,从最近三年的鞋类产品工业产值、出口货值数据来看,温州的鞋业发展似乎陷入了徘徊的状态。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温州鞋革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30.8亿元,同比增长6.51%;2012年为832亿元,同比增长了0.21%;2013年,工业总产值为852亿元,同比增速为2.34%。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